第859章 削了之后呢?(2 / 2)

可一旦有了机会,没人怀疑他是否会反戈一击!

李自成再凶险,还能有李二那次凶险吗?

吴三桂投降满清,的确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这绝不该是李自成溃败的理由!

“或许情况与我们这些王朝末年有些不同吧?”

“也或许是老朱针对文臣武将压制的都很到位,以至于到了明末之时,能够起兵对抗大明朝廷的,就只有出身微末者。”

出身微末的人,或许会像老朱一般,拥有气吞山河之魄力,但更多的则是短视。

只能看到眼前的敌人与眼前的利益,对于远在将来的威胁却是没有丝毫警惕。

自以为在推翻了大明王朝之后,便能够安心享受自己得来的果实。

对于吴三桂投降与满清入关没有做任何准备,反而因权力争夺以及封赏的问题致使身边将领与自己离心离德。

种种缘由叠加之下,就导致了一败涂地,清军入主中原。

“很简单的道理,百姓觉得朝廷没给他们活路,而李自成喊出的口号让他们信服,让他们坚信跟着闯王能过上好日子。”

“同仇敌忾一心想要推翻大明朝廷之时,那自然是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思,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行,身后自然会有助力。”

“乃至于李自成即便是失败了,只要他没身死,他身后的将士以及百姓都愿意一次次的再给他机会。”

“可成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之后,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

“对。”

“这平衡各方的学问,对于寻常出身的李自成而言,是要学很久的。”

如果有时间给他学,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顶多短时间内混乱些许,等他明白了其中道理,自然能去处理得当。

可清军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所以他败了。

“所以朕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赵匡胤迷茫了。

这一刻,甚至天幕上的画面都不再重要。

他开始在反思自己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

杯酒释兵权。

在天幕出现之前,他只会觉得这是自己所做出最为明智的决定之一。

将兵权死死的握在天子之手,从根源上直接断绝了武将祸乱江山的可能。

随后他又定下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国之法,彻底让武将抬不起头来。

本以为这样做,便能够避免再出现五代十国那兵强马壮者为王的时代。

可现在看来,随着一代代改善下去,到了明末之时好像还不如兵强马壮者为王的时代。

至少在汉末之时,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时,在那群雄并起的时代,可从未有过关外之敌入主中原的时候!

“如果只考虑王朝延续的话,削弱武将自然没什么问题。”

“若要考虑更多,那就真的说不好了。”

在得知了大唐末年的下场,以及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后,李二也曾想过是否要效仿赵匡胤。

不说杯酒释兵权,至少削弱些那些武将手中的权势是没问题的。

且以他的声望,想削谁就削谁,绝不会有人敢说个不字。

问题是,削了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