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车神,又搞事情(2 / 2)

大小是个事儿,怎么办呢?

二月十五,御史的弹劾文书,终于摆在了赵匡胤的龙书案,但在内容方面,做了一定的“润色”。

赵匡胤何其精明,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再一看,负责签发的人是赵普,当即把人喊了过来。

“则平,光州转运的木材何故被扣?何人敢扣留?”

赵普早就想好了说辞:“陛下,此事臣已经知道,也派人去追讨了。”

“追讨?”赵匡胤冷然发笑,“哼,则平真是为国操劳,不辞辛苦。”

这句讽刺的话,有点伤人,可赵普理解,因为关东的木料对于新生的大宋太重要了。

那可是用来修建战船、制造军械的,名副其实的战略物资!

“陛下,此事来龙去脉,并不复杂。”

“你倒说说。”

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赵普言真辞切地说道——

“先前,晋王(赵光义)送来书信,希望皇太后能到光州静养一段时间。”

“陛下也知道,皇太后身体抱恙,已非一日,淮右水润物华、气候宜人,确实对养病大有裨益。”

“然而,光州地僻,城池狭小,实在不宜迎接皇太后大驾。”

“此番,张洎私自扣押关东送来的木料,想来是为了讨好晋王,而晋王留下木料,也是为了修建宫殿,及早传达一片孝心。”

一番说辞,滴水不漏!

你们俩兄弟的事儿,我不想掺和,你问我原因,不如去问你老娘。

赵匡胤张了张嘴,无话可说,这一刻,他大概能体会到《大明王朝1566》里面高拱的心情了。

你要算账?先看木料给谁用了!

赵光义为了表达一片孝心,你还能拦着?

不过,赵普作为职业官僚,深知自己的利益与赵匡胤的权力深度绑定,说完这一切之后,他又隐晦的表达——

“只不过,晋王心思纯善,身边又有一些心思复杂的人,陛下应该给予警告。”

听好了,我可没说你兄弟赵光义的不是,他身边的人,都是什么玩意儿!

王彦升,“汴梁沦陷”的罪魁祸首之一,要不是他,你已经平稳地坐上了皇位了!

李处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去给郭荣上个坟,都能跟人干一架,给你扣了一个“盗皇陵”的帽子!

加上一个张洎,鬼点子跟窜稀一样,一会儿一泡!

这些人凑到一块,山高皇帝远,能干什么好事?

一番话,赵匡胤眉头紧皱,越想,越觉得自己疏于防范了。

此时此刻,光州城中,赵光义也是一脑门子官司。

他倒不是因为“私扣木料、强征粮草”而发愁,这点小事儿,还不放在心上。

麻烦的事,源自一个人,具体说,一个女人。

赵京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