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赶过来”这个要求看似有些严格,但这真的已经是很照顾了。
像张春来这样级别的领导,一般的惯性思维都是不管需要不需要你,只要是事情涉及到了你,你就要乖乖地在现场等着,随叫随到。
好在京城距离石城也不是很远,因此张春来虽然对这次对外合作洽谈非常重视,但还是没有要求杨晓帆太多。
杨晓帆十分机灵,立刻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有问题,保证召之即来。交通也非常方便,这还要谢谢两位爷爷给我准备的车。”
对于两位爷爷送车这件事,杨晓帆既不能推辞,也不愿意推辞,但他也不能表现得过于热情。
这种事情,点到为止就好,心意到了就行。
专业司机驾驶车辆行驶得又快又稳,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省委第二招待所。
在来的路上,张春来已经简单向杨晓帆介绍了情况。为了全力准备此次与英村的商业洽谈,省里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已经集中研讨了好几天。这次让杨晓帆过来,主要是看看有关材料,并进一步交流磋商。
杨晓帆自然不会推辞,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张爷爷,我还是不和工作组成员见面了,看看材料就行,有些想法和您汇报一下,您看如何?”
他并不是嫌麻烦,主要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是由他原本主导的,他更想突出张春来的业绩。
张春来也很理解杨晓帆的良苦用心,心中不禁有些感动。
自打孙女找回来以后,尤其是认识了杨晓帆,张春来的工作干劲儿又大了不少。
他既想再多做些实事,也非常想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工作思路的正确性。渐渐地,不仅提前退休的念头消退了,甚至还有了再进一步的想法。
进入张春来的临时办公室后,认真翻看着精心准备的各种材料,杨晓帆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张爷爷,这个事情有必要搞这么大吗?”
在杨晓帆原本的设想中,是在正和省环渤海湾建造一个大型油库,由正和省和英村亨利公司合作成立一个跨国石油公司。
亨利公司负责从中东大量购买石油,并通过国际航运运抵正和省油库,再由正和省将其转手卖给华夏中石化公司。
因为华夏有规定,外购原油石油不能直接用于国内使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化工程序冶炼提纯。
随着中东局势逐步恶化,石油价格即将大幅上涨。这一波真的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能给正和省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在正和省工作组的商业计划中,并没有把将石油卖给中石化作为首选,而是探讨建一个石油化工厂的可能,同时还有很多商品出口贸易的各种设想。
张春来对此很是得意,在重大经济问题筹划上,老狐狸终究还是棋高一着。
“这么好的低价石油,单纯倒一次手,哪有深加工盈利大。而且这样的轻工业,很适合我们省的实际情况,只不过以前没有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