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全球范围内无数科研团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食品安全角度,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对象,在生理指标、健康状况等方面与食用传统食品的对象并无差异。例如,一项涉及数万名志愿者的长期食用转基因大米的临床试验表明,在为期10年的观察期内,志愿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均未出现异常变化。在生态环境方面,长期的跟踪监测表明,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在对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农田进行长期监测后发现,除了害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外,其他有益昆虫如蜜蜂、七星瓢虫等的种群数量并未受到显着影响。所以说,转基因技术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科学的严谨验证下,我们可以确定它不存在风险,是安全可靠的。”
听了张启的耐心解释,任仕杰皱着眉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张教授,我知道你是为了人类好,可我还是担心。我见过太多因为盲目发展科技而带来的灾难,我不想让转基因成为下一个。”他的语气中少了几分强硬,多了几分无奈和担忧。
张启看着任仕杰,心中不禁对这个执着的老人多了几分敬意。他知道,任仕杰虽然反对转基因,但出发点也是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只是两人的观点和方法不同而已。
“任先生,我觉得我们虽然立场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以后您要是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咱们多交流,说不定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张启诚恳地说道。
任仕杰抬起头,看着张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疑惑,有思考,也有一丝松动。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张启笑着说道:“任老先生,走,咱们出去再转转,实地看看这些作物。”任仕杰微微点了点头,起身跟着张启走出了休息室。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大棚前。一进入大棚,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整齐茁壮的转基因玉米。任仕杰的目光瞬间被玉米上套着的纸袋子吸引住了,他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你们干嘛把这些玉米都套上袋子,这每一个都套,岂不是太麻烦了?”
恰在此时,张启的大弟子刘小龙快步走了过来。他礼貌地对任仕杰说道:“老先生,是这样的,我们这个玉米经常被小动物惦记。有天上飞的鸟,还有地里乱窜的小老鼠,它们可猖獗了。一到晚上,就来糟蹋庄稼,那一晚上下来,地里就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们想了个办法,买了些纸袋子,把每一株都套起来,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小动物来啃食。”
任仕杰听后点了点头,可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小声嘀咕道:“哎,不是说这转基因作物,鸟都不吃吗?”这话虽轻,却还是被张启敏锐地捕捉到了。
张启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地看向任仕杰,说道:“任老先生,所谓眼见为实。外面流传的一些说法,很多时候并没有事实依据。您看,这些转基因玉米的生长态势多好,不管是鸟儿还是其他动物,在饥饿的时候,可不会区分这是不是转基因作物,食物的吸引力对它们来说才是最关键的。我们科研工作讲究的是实证,而不是仅凭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言来判断。您在这儿多看看,多了解了解,就会对转基因技术有更客观的认识了。”
任仕杰听了他的话,沉默不语。但在心里暗自腹诽:鬼才知道你们这是真话假话呢,反正我也看不见。说不定是弄来哄我这老头子。
就在这时,张启的手机铃声又急促响起,他掏出手机一看,是燕京大学本部的饶毅教授打来的。“喂,饶教授,您好啊!”张启热情地打招呼。
电话那头,饶毅教授的声音传来:“张启啊,《赛先生》准备搞一个现场座谈会,有不少记者会来采访,主题就是讨论转基因技术,你有没有空来参加啊?”
张启一听,连忙应道:“我有空啊,求之不得!”
紧接着,张启又说道:“饶教授,我能不能带个朋友过来?”
饶毅教授好奇地问:“带谁啊?”
张启便把任仕杰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饶教授,这位老先生可是坚决反对转基因的呢,能不能也带他来现场,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饶毅教授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欢迎啊,欢迎欢迎,不管支持还是反对,谁来都可以,这样讨论才更有意义!”
张启挂了电话,转头看向任仕杰,脸上带着几分笑意:“任老先生,您听到没有?敢不敢跟我去这个座谈会 ?”
任仕杰一愣,随后提高音量说道:“我怎么没胆量,我当然有胆量了,这刀山火海我都敢去闯一闯!”
张启哈哈一笑:“任老先生,您放心,这可不是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