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我说了一句话,“大学生和工人,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但是按照反转人士的逻辑,他们就会抬杠,“那么犯罪分子也是国家的财富吗?”
我想,这些反转人士之所以逻辑混乱,并不是智商没有达到7岁以上,也不是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语文考试及格,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把反转当成了信仰,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一个为反而反的人,一个丧失正常心智的人,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坚决反对xxx”。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动态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没有什么理论必须是“永远”“坚决”的。如果你说“我反对xxx”,那没问题,反对什么是你的权利。但是,如果你说“我永远反对”“我坚决反对”,则说明你犯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错误。把一切事物看成是静态的,永远不可能改变的,就是形而上学错误。
我们之所以支持转基因,不是因为她看起来很美,在审美上符合我们的心意,而是因为她确实做到了被无数科学证据和科学实践的支撑,哪怕这些与我们日常的经验所违背,但是我们只能坚持真理,而不是坚持审美观。科学是可以证伪的,而一旦有一个确凿的科学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确实有安全上的隐患,我们就会立即、毫不犹豫的推翻我们原先的结论,不再坚持原先的判断。比如 我们最多说一句“我们支持转基因”,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我们永远支持转基因”。因为我们在时时刻刻等待被证伪。
(实际上,我们支持的不是转基因,而是科学证据本身。我们时时刻刻等待自己的结论被新的科学证据推翻,并乐于接受新的、与原先看法截然不同的观点。)
甚至可以这样说,其实我们支持的并不是转基因,而是科学证据和诚实。
而这些反转人士,并不是坚守诚实,他们仅仅为个人信仰而战。他们拒绝自己的观点被证伪,即使科学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是荒谬的,他们也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堆。这样的人,很难相信他们拥有诚实的人品。
中国最着名的科学家,包括施一公、饶毅这样的爱国科学家的光辉典范,他们都是支持转基因的。比如,饶毅表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我是非常放心的,因为在原理上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替转基因说好话,一月能挣多少大洋?大学教授都惊讶》
节选:
“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日前问我,你一个月在头条收益多少,我告诉他在绝大多数时候,一天也就几块十来块钱,一个月下来还不够吃顿大餐,结果人家非常吃惊。我又对他说,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一个月才拿几百块,人家就更加惊讶了。”
对此,一些网民就表示很不理解。甚至有些人在那里阴阳怪气地说:
凡是那些遇见科普转基因的人,说什么“无私”“义务”,这肯定有问题。世界上哪有不要名利的人,越是说自己无私的人,越可能是被孟山都收买的人。
好吧。我也不想与你争论。因为我根本不想搭理你。
财迷总是拿病态的眼光看待所有人。
心中有光明,看世界就是光明的。
心中是一坨翔,看世界就是一坨翔,还以为别人和他一样也是翔。所以,也就不奇怪他会捏造出所谓“挺转为钱”。
《中国转基因科学家为何频遭死亡威胁?毛骨悚然的真相》
节选:
而被他们造谣、诽谤、羞辱的科学家,只能打掉牙和血吞。就连一些科普工作者也不愿意继续抛头露面。最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对我说,不希望我公开他的工作照片,因为害怕遭遇坏人的人肉暴力。据说他的一个前同事,因为经常被邀请参加转基因知识科普讲座,孩子在放学后的路上莫名其妙遭遇了殴打,怀疑是某些坏人做的。在这种恐怖气氛下,科学家、科普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明明是呕心沥血建设祖国现代化,却要随时随地面临各种人身威胁,乃至于死亡威胁。
—— 依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的口述
很多人误以为“科学界说转基因安全,仅仅是因为在过去没有发现有害”。但完全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从科学原理、60年代以来的长期科学实践、哲学原理、逻辑推理、常识经验,都全部证明长期使用没有问题,科学界权威机构这才确认转基因没有问题。
《农大教授罗云波:转基因比普通食品更安全》
北京日报 2012-06-14
“从消费者到从事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昨天(6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云波教授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种种误解和猜测,而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安全”。
罗教授在北京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对300名市民、企业代表和工商执法人员,讲解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他说,转基因食品是指生物体里的基因被以非自然的方法,使某个基因由一个生物体移至另一个生物体。“其实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里都包含了数以万计的基因。”
一些消费者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对此,罗教授表示,“转基因食品不会增加新的过敏问题。”所有食物过敏都是由蛋白质引起的,但不是所有蛋白质都能引起食物过敏。无论是不是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是经严格的科学评价,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自身的基因改变吗?“不可能。”罗教授明确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改变人体自身的基因。转基因食品十多年前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几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例不安全事故。而国际上一些被反复炒作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事后都已被澄清。
转基因会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吗?这是另一个常见的担忧。对此,罗教授也明确表示:“不会。转基因食品必须与亲本食物有同样的营养成分,才能批准上市。”比如在美国,有超过5000种转基因食品,商店销售转基因食品不需要特别标明,而美国市场70%以上食品为转基因食品。
罗教授介绍,和传统的玉米品种相比,转基因玉米因为自身很好的抗虫性和抗病性,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很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农药,所以,它的农药残留也会低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农作物都已经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千百年来经过人工选育,即转移基因或基因变化而创造的新物种和新品种。”因此,罗教授认为,转基因食品减少了虫害和农药残留,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未来的几年里,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会有更多的新型转基因食品,这不仅可以解决食品短缺,丰富人们的食品,对人们的健康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罗教授提示监管层:无视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使我国未来在营养、健康、医疗领域处于战略被动的局面。第三代转基因食品不但有营养价值,还有治疗功能,比如现在科学家已经成功地把乙肝表面抗原转移到西红柿里面,通过吃西红柿,人们就可以获得乙肝抗体等。因此,“转基因技术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
《营养学家罗云波:转基因食品其实不危险》
节选:
中国青年网北京2014年5月14日电(记者任竟慧)北京市质监局于2013年5月7日正式对外发布通知,要求如果食品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食品,标签必须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要求。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ANIc”、“VERSIoN t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在自己新浪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内容:“反转控们每每看到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就要狂欢一番,生拉硬拽成转基因惹的祸,颠三倒四地混淆公众视听,企图利用公众情绪迁怒抹黑转基因。他们自说自话,重复谣言,诋毁政府,谩骂专家……但,招数用尽也并不能抹黑转基因,只是进一步让公众认清反转斗士们的荒唐和愚蠢。”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很多商家用“无污染”,“纯天然”旗号打出的“有机食品”对人体健康是不是就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有益?记者就此走访了罗云波院长。
转基因食用国纵览,其实没那么危险。
“实际上,在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称如果营养成分没有差异,不需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来自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作物;禁止刻意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原因是这样的标识会误导消费者。”采访之初,罗云波告诉记者。记者访问了FdA的相关网站,该项要求确实存在。
罗云波还特别提到,对我们国家而言,转基因食品主要为大豆油。“1992年我国棉花主产区棉铃虫灾害爆发,棉花产业陷入虫害困境举步维艰,美国转基因抗虫棉乘虚而入,1998年孟山都公司垄断了中国棉花市场份额的95%。发展不发展自己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争论在当时也甚是激烈,但是最后我国还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转基因抗虫棉。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研育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成功拥有抗虫棉的国家,打破了美国抗虫棉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格局。”199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推广,迄今,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还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罗云波告诉记者。
据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的报道,在转基因大豆原产地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5%。
“而在大豆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转基因食品是有标识制度的,日本《转基因食品标识法》规定:对已经通过日本转基因安全性认证的大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籽、棉籽5种农产品及以这些指定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后仍然残留重组dNA或蛋白质食品,制定了具体标识方法。如果食品中重组dNA或由其编码的蛋白质仍有残留,那么所有食品生产者、制造商、包装商或进口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其主要原料。但是针对这条规定罗云波说,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应用最多的大豆油和酱油产品上,日本并没有进行标识,他们的理由是,加工后的产品已很难检测到所转的外源基因,有时仅仅能检测到痕量的外源基因残留dNA片段,转基因成分并没有超过5%,所以有标识制度却不标,才是他们真实的国情。”罗云波说。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而且,在它们被批准的国家的普通人群中,还没有发现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
罗云波说:“实际上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应用标准要远远高于其他食品原料,物种的急性、慢性、致敏性、毒理学都经过反复实验层层把关才可以投放市场。转基因植物哪些基因被改变,外源基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控的。”
我这次这么快就接受采访,很大原因是网上@我的人实在太多了。都在指责我,说转基因好,自己干嘛不吃。可我要是一一回答了,又会陷入口水战中。”面对很多人一再的@和指责,罗云波有些无奈。“今天在这里我可以正式回答你。我从来没规避过转基因食品的食用,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家看看都可以,我家有的是转基因食品。”说着,从冰箱里拿出一袋自己从台湾带来的豆干递给记者:“你看,我自己平日吃的东西里就有转基因的。”
中国青年网记者任竟慧看到豆干包装上赫然印着“转基因”三个字。
转基因辟谣,很多时候是冷饭重炒。
针对网上一直反复热传的一条关于转基因带来危害的消息“法国卡昂大学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可导致实验鼠易患肿瘤及多种器官损害。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罗云波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个消息被人们辟谣了不止一次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重新炒作一次。
“稿件发布之初,欧洲食品安全局即站出来辟谣,随即法国科技界集体出来抗议。最终这篇稿件的网络版被撤掉。我当时也被邀请去对这件事进行评价。为此我还专门撰写了稿件。”说到这里罗云波又提到了关于这个杂志的另外一件事有趣的事,“在同一期杂志上还刊登了我们的一篇文章是关于bt大米的评测结果,其实是对应用转基因技术持肯定态度的一篇文章。同一期杂志上对同一种技术却持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眼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我们存在很久的吃哪儿补哪儿的传统制造一种很朴素易懂的谣言诱导国人,大致是这样的思路,转基因食物上会有很多基因,要是吃了这种基因的话身体里就会带上这种基因。所以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其实这个跟吃了猪耳朵,耳朵就会变大的思维没什么区别。”深入浅出的类比,记者也禁不住莞尔。
对于反转基因人士罗云波作出如下总结:“三类人,一类是受过教育的跨行说话的非专业人士。反对观点多是出于不同政见的谩骂与指责,技术层面并没有提出足够有力的证据;一类是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专业人士,确实是某方面的专家,但囿于学科差异,无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不能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转基因的不利;最后就是我们的消费者,受不良信息的诱导,他们震惊害怕,担心忧虑。其实他们是最无辜的。”
有机食品,吃的其实还是理念。
提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出台,罗云波对记者回顾了自己出国留学时代的一段经历:“那时我周围就有人提倡吃有机食品,就是那种不加化肥、不加农药,运用最原始方式进行栽种的植物。一棵白菜因为完全不施加农药,结果导致大量被害虫侵蚀,送到这个人那里就剩几片满是虫洞的菜叶,而且吃起来口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
“针对食用者而言,有机食品更多而言,吃的还是他们的天然无污染的理念,其实这种东西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比如上面提到的有机白菜看着就很难下口,至于一些有机肉类,真正意义上的这种有机肉,你吃了就会知道,很难下咽,消化起来很费力。有机食品更多的还是商家进行包装的一种手段,因为自然天然无污染的标签很富有吸引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他们的价格弱势。诱导消费者进行选购。现实层面上,完全做到有机的可能性很小,所有生物都离不开空气、水和土壤的循环。以我们最常实用的家禽鸡为例,我们都知道鸡是一种杂食动物,她是什么都吃的,如果你放养的话,那么很多鸡的食物来源就很难监控,比如霉变的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加之我们生活中完全没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已经很少,而来源不可控的食用家禽某种程度上危险更大,反倒不如工业生产线上四十五天出来的鸡。”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人均寿命的提高与我们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直接原因还是饮食结构的健康与完备。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个别案例的存在而选择性的无视人均寿命提高的这个现实。”罗云波说。
结语:
“十多年前,转基因大豆和棉花一起叩响我国国门的时候,我们国家很及时的把握了研发转基因抗虫棉的机会,所以十年后我国将外国的转基因棉花赶出了国门成功的把控了我国的棉花生产线。遗憾的是同样的机遇我国大豆生产却没有把握住,导致我国现在的大豆生产严重依赖进口。这是个非常惨痛的教训,转基因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安全设计并非最安全,人本来就活在危险之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所谓百分之九十九安全就是在传达一种风险可控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存在的几率,在理性认识生活,发扬科学精神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罗云波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