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孟山都投毒了吗?(下)

孟山都投毒了吗?(下)(2 / 2)

张启院士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敲击,思路如泉涌般倾泻而出,继续深入剖析:

“从技术原理来讲,转基因技术是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导入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某些性状,比如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升作物产量等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一本厚厚的菜谱里,把其中某道菜的一个关键食材替换成更优质的品种,从而让这道菜色香味更出众。

而基因武器,按照设想,是运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对病原细菌或病毒进行改造,增强其致病力、毒力和抗药性,形成杀伤力巨大的病原;甚至还有人猜测基因武器能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致病菌只对特定种族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种族生物武器’。但在生物医学界,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人种是无法用基因来精准区分的。一些基因标记只是在不同种族中出现的概率有所不同,在某个种族中出现概率高,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在其他种族身上。所以,即便真有人妄图制造这种针对特定人种的基因武器,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为,根本无法实现精准打击的目的。

从研发目的来看,转基因育种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一家致力于研发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是为了培育出能在干旱环境下也有高产量、同时能抵抗常见病虫害的玉米品种,这样农民就能有更好的收成,市场上的玉米供应也能更稳定、价格更合理。而基因武器如果真的被研发,那目的必然是用于战争和破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目前,基因武器仍然停留在科幻概念和一些人的臆想之中。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中国科协科普作家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大光明确的表示,我国没有开展过基因武器的研究,也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国家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更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把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武器混为一谈,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对转基因技术的严重误解和抹黑。

再从应用场景来说,转基因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等民用领域。像转基因大豆,被大量用于生产食用油、豆粕(作为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转基因棉花因为抗虫性好,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纺织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原材料。这些应用都是光明正大地在市场上流通,接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监督。而基因武器如果真的存在,其应用场景只会是充满硝烟和死亡的战场,或者是某些别有用心者策划的恐怖袭击,但至今并没有任何这样的事件发生。

总之,转基因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已经经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和长期的实践检验,是安全可靠且造福人类的。我们不能因为无端的恐惧和不实的谣言,就否定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积极作用。”

张启最后做出重要的强调说明:

“孟山都,曾在国际种业市场上威风凛凛,一度占据着行业的头部位置,可那辉煌也只是过去式了。

自2006年起,中国政府基于对国内种业发展的战略考量,果断停止向境外进口一切转基因种子,孟山都自然也在停止合作的名单内。从那时起,国外转基因种子与我们的交集就戛然而止。到了2008年,孟山都更是完全淡出中国市场,双方再无业务往来,曾经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消散。

后来,孟山都被德国拜耳集团收购,2018年这笔收购完成,孟山都从此成为拜耳旗下的品牌,曾经独立的孟山都已然消失在商业舞台。时过境迁,多年过去,孟山都当年那些引以为傲的专利,如今也所剩不多。拜耳集团将其打包卖给了同为德国企业的巴斯夫集团,至此,孟山都曾经的技术资产也完成了新的转移。

再看看我们中国,在转基因领域早已今非昔比。目前我国拥有七千多个国产的转基因专利 ,这些专利覆盖了转基因作物培育、基因编辑技术优化等多个关键环节,是我国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成果。从抗虫棉到抗除草剂作物,从高产基因挖掘到品质改良技术,每一项专利都是我国在转基因技术赛道上的坚实脚印,也意味着我们在技术层面拥有了十足的底气。

所以,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本无需担忧会受制于人。

那些所谓孟山都‘投毒、消灭人口’的阴谋论,更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无稽之谈。若有人还对这些不实言论深信不疑,那才是真正的不明智。

我们应基于科学事实和理性判断,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而不是被谣言误导。毕竟,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而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始终秉持着安全、可控、造福民生的原则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