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昔日在武库之中,与皇帝说着‘名实之分’的时候,曾经想过自己未来的重重结果。可这么多猜测的可能性中,董昭都未猜到过太尉一职。
时也命也,既然有此运道,如何能推脱呢
董昭毫不迟疑走到殿中,俯身下拜,连动作都变得利索了很多:
“臣董昭领旨谢恩!臣以微末之功,得陛下垂帘拔擢,何其幸也!”
曹睿一边将董昭扶起,一边说道:“朕愿以董公数十年之经历示以天下,朕和朝廷终不忘忠臣之功!董公,快快起来吧!”
“陛下圣明!”刘晔朝着皇帝的方向躬身行礼。
有了刘晔带头,堂中的臣子们也一并行礼致意。董昭都七十多岁了,做一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又能如何呢
按照常理来说,以董昭之功,在黄初年间就该给个三公的。不过如同士人中有清流和事功之分,朝臣中也有忠臣和佞臣之分。
对于彼时的许多臣子来说,接受以魏代汉这件事没这么难。天命在魏,自己随之朝拜新帝就是了。但对于人为催动这件事情、在其中做出大贡献的董昭,主流臣子们大多是不耻的。
简而言之,承认可以,但怕脏了自己的手。
时过境迁,当一波一波旧臣老去,朝中的风向也转了又转。以一无权卫尉加于董昭身上,的确有些委屈了。
如今任命董昭为太尉的道理,和昔日任命陈群、司马懿是完全不同的。
陈群、司马懿二人,都为先帝‘四友’,且都是托孤重臣,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关系,是其他臣子们学都学不来了。
可董昭与他们二人完全不同。
对于臣子们来说,这般大方的皇帝简直就是圣君一般。如此重视功臣,十几年前、曾一度被打为反面的事情还能被拿出来论功。若有朝一日自己也混到了‘年高德劭’的境地,是不是也有可能做到三公了
跟对人了!
众人尽皆称赞了起来,司马懿当然也不例外。可司马懿此时脑中却在想着,怎么不按次序来补呢华太尉成华太傅、陈司徒成陈太尉,司马司空变成司马司徒才对!
虽然皇帝看起来有些酒意,但谁都清楚,这种决策肯定是谋划已久,并非一时兴起能够决定的。酒宴中公布,和朝会中公布,并没有什么两样。
随后,曹睿再度举杯,让臣子们一同给新任的董太尉敬酒,场面再度的热烈起来。
酒宴渐渐进入尾声,所有人都知晓董昭提拔之后空出来的卫尉,应该是在明日朝会上补的。辛毗等了许久,却都没能到皇帝在酒宴中颁下对自己的任命,不由得有些失落之感。
臣子们退去之后,也只有刘晔一人看出了辛毗有些波动的情绪,借着酒意在辛毗的肩膀上拍了拍以示安慰。
曹睿坐在一辆装饰繁复的巨大马车之中,摇摇晃晃的从崇德殿启程,朝着寝殿的方向行去。
车帘掀开,内侍官毕进跪坐在御者旁边,拿着一柄长柄羽扇往内不停扇着:
“陛下,今夜可要安排妃嫔侍寝”
曹睿半闭着的双眼睁开,瞥了毕进一眼,笑道:“你这老奴,朕在外辛苦了半年多,就不欲朕歇一歇”
毕进略笑了一声,声音谄媚着说道:“是老奴冒昧了。那今夜老奴就不通知后宫了”
曹睿摸了摸下巴,似乎想到了什么:“凑近些,朕教你个法子。”
毕进不敢进入马车之中,上身努力往马车内凑了凑,连头上戴着的高帽都歪了,场面颇为滑稽。
“你明日去找少府,做一个抽签的签筒来。形制嘛,就如同投壶一般,做得小一些就好。再将宫中妃嫔的名字刻于签上,若朕有意临幸又不能决,从中抽一签就可选好。”
“朕这个法子如何”
毕进眼珠一转,谄笑着连连点头:“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若有了这个法子,臣只要把签筒呈给陛下,陛下这么一选,就能选出人选了!”
“那今夜……”
曹睿白了毕进一眼:“朕说了要歇一歇,你当朕在与你说笑吗”
“去苏美人处,朕本来想明日再探望她的。长夜漫漫,想来她知道朕回宫却不来看她,也是难熬,朕且去陪一陪她。走吧!”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