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鱼四喜一声悠长的吆喝,百官马上安静下来,纷纷驻足观望。
只见李元卿一身金盔,阔步迈进大殿。大跨步地走到焱景帝的跟前,单膝跪地,拱手抱拳:
“儿臣李元卿,参见父皇!”
焱景帝眯起眼睛一笑,说道:“老七啊,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此次北上,一路艰难,你克服重重困难,朕都知道了。
扬我大焱军威,定我大焱军心,虽说这次胜利是兵不血刃,但你的功劳,朕都看在眼里!”
李元卿朗声道:“多谢父皇夸赞!儿臣受宠若惊!”
焱景帝点点头,一扬手,鱼四喜缓步上前,朗声道:
“七皇子李元卿,接旨!”
李元卿内心一动,连忙颔首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御极以来,兢兢惕惕,惟图江山永固,百姓安康。今值大焱重建,局势初定,幸有皇子李元卿,朕之七皇子,挺身而出,屡立奇功,实乃国之栋梁。
昔日太子谋逆,祸乱朝纲,九州震荡之际,北莽使团亦来寻衅。七皇子李元卿临危受命,于朝堂之上,与北莽使者智斗。其言辞犀利,引经据典,以大义凛然之态,折服北莽众人。终换来两国不战和约,使边境百姓免遭战火涂炭,此乃不世之功也。
青州突发叛军,妄图分裂国土,危及社稷。七皇子主动请缨,率军前往平叛。其行军如雷霆之势,迅速抵达青州。在平叛过程中,他不仅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将叛军一举击溃,稳定了江山社稷。且深入民间,明察秋毫,为诸多冤案平反昭雪,还百姓以公道。其心怀百姓,令人动容。
七皇子深知民以食为天,为解百姓疾苦,潜心钻研,制造出农药、化肥等,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使百姓免受饥饿之苦。又逢蝗虫肆虐,危害庄稼,他亲率百姓修大堤,抵御蝗虫侵害,成功消除了蝗灾,保一方百姓衣食无忧。
洛北之地,战火纷飞,军情紧急。七皇子不顾路途遥远,历尽艰难险阻,毅然北上驰援。一路之上,军心不稳,以雄才大略,安抚将士,稳定军心。每遇敌军,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尽显我大焱国威。
朕考察良久,深思熟虑,七皇子李元卿不但能文善武,且心怀天下,既有文人之修养,又有武人之果断,仁德兼备。
实乃储君之不二人选。今借大宴之机,朕特册封七皇子李元卿为太子,望其日后,继承大统,弘扬我大焱之威德,保我江山万代,百姓富足。
朕之臣民,咸宜知悉。
钦此!”
一语终了,满堂雷动。
李元卿的眼角湿润,心跳加速,激动地双手颤抖。
百官纷纷喝彩,不少人在其中疯狂拍马屁:“恭祝太子殿下!”
望着那一道金灿灿的圣旨,李元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情舒畅。
为了这道圣旨,无数个日日夜夜地同李元宏勾心斗角,在夹缝里生存。
从一个没有名分和地位的废物皇子,一路逆袭到太子之位。
这其中的苦衷,只有李元卿一人知道。
李元卿颤抖着手,接过这一道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圣旨。
“儿臣,谢父皇隆恩!”
说罢,李元卿重重地磕了一个。
焱景帝笑道:“平身吧,今日朕高兴,特为你设此大宴,为你洗尘接风。太子今日可开怀畅饮。”
百官队伍里,最兴奋的当数叶通天和顾白。另外还有翟荣和翟春二兄弟,更是激动地热泪盈眶。
叶通天攥紧拳头,几乎要兴奋地叫出声来。叶通天的脸颊涨的通红:嘿嘿,看来我这老头子把后勤工作做得相当出色!酒宴结束后,一定去向太子殿下邀功!
太子……李元卿是太子!那我叶通天,就是太子殿下的老丈人了!
未来的国丈啊!叶清玄日后会封为太子妃,我叶家光宗耀祖的荣耀时刻,终于来了!
顾白欣慰地鼓着掌,翟荣和翟春,也沉浸在喜悦之中无法自拔。
看来,一切都没白费,七皇子荣登太子之位!
公孙璃眼角含泪,看着李元卿满身的荣耀,欣慰不已。
叶清玄更是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一味抹眼泪。
这一场充满硝烟的朝野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场晚宴之后,李元宏不知所踪,没人知道他去哪了。
据说次日大病了一场,精神也变得不正常了。
徐贵妃不知什么原因,被废除了皇贵妃之位,剃发为尼,去了皇宫后山的慈光寺,当了一个道姑。
那九公主李元歌,也不明原因地逃出皇宫,没了下落,不知生死。
镇国大元帅徐永昼,虽保留了职位,但是被削了兵权,不再有任何威胁。
曾经背景强硬、在朝廷呼风唤雨几十年的徐家,在李元卿登太子宝座这一刻,走向了落寞,而李元宏再也没了和李元卿抗衡的能力。
李元卿戴上了太子金冠,穿上了黑凤锦袍,一脸嘲笑地望了望失魂落魄的李元宏,已经其曾经的诸多党羽:
“从现在开始,属于我李元卿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