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他们同行的李良则是沉默不语。
他立下的功劳也不小,但可惜有长平之败,损兵折将,已是不多做期待。
“我的前程,都败在了韩国人手上啊。”
李良暗暗叹息,想到当初韩军溃走,拖动他唐军大败的场面,就十分生气。
而在韩信与前后左右四将军身后,还跟着吴冲、韩忠、伍徐、邓说等旧将,郦商、雍齿彭越等自魏投唐的魏将,项缠、龙且、周兰等西楚降将,司马欣、董翳等昔日秦将、刘邦、樊哙、萧何等东楚降将……
同时吕青、舒欣、张耳、陈馀、罗云等公卿,以及郦食其、陈平、蒯彻等谋士也在其中。
众人陆续走入唐宫,按照职务排序站定。
等待皇帝到来的时候,诸将们不免相互交谈议论,吹捧一下对方的功绩,或是对自己将得到的赏赐进行展望。
许多将领出自下层,他们说着说着就来了兴致,也忘了此时所在何地,不免大声谈论,且举止颇不文雅。
“皇帝至尊,群臣入殿等候当战战兢兢,以示尊奉,哪能这般举止放荡,真是无礼啊。”
殿门处负责迎接的叔孙通摇了摇头。
想到他当初在秦宫侍奉,见到的群臣等待秦始皇到来的庄严场面,再看看如今乱糟糟的模样,心头不免暗叹。
儒家讲的便是一个“礼”字。
现在的场面明显与礼相悖,他心里自是不太舒服。
好在没过多久,便有张敖、文秀等近臣前来传报。
“皇帝驾到!”
众臣很快噤声。
片刻后,便有强壮的郎官抬着步辇走入殿中。
唐皇从步辇走下,跪坐于帝榻上。
他今日穿的是红黑相夹的冕服,威严而肃穆,腰间配着三尺余的宝剑,身前的案几上放着得自秦国的玉玺。
“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
众臣纷纷行礼下拜,山呼以示崇敬。
“诸卿平身,入座。”
吴广淡淡开口。
群臣立刻应声而起,入座而等待皇帝训示。
吴广也不喜欢繁琐的程序,说了几句话后,便直入今日之主题。
“昔日秦虐天下,万民怀怨。朕顺天道民心,与义帝奋起而诛暴秦,欲为万世开太平。然覆秦后又有诸侯作乱,项、熊、田诸族擅起干戈,祸乱海内。朕便再兴义兵,剿灭乱逆,以平定四海。多赖有诸卿辅佐,将士用命,故得今日寰宇之安定。”朕得天下拥戴,称帝为尊,诸卿皆各有功勋,朕亦当封赏,以衬其功。”
群臣诸将神色越发激动。
皇帝话音落下,便有谒者卢陵大声念诵皇帝诏书。
“今皇帝平定海内,群臣有功,当封土赐爵以赏之……”
短暂的前奏过后,在诸将期待的眼神中,卢陵正式念出了此次的封赏内容。
“右丞相吕青,留守国都,主政后方,转输粮秣,给食不乏,使我唐军奋战在前,无乏粮之危,无缺员之厄,当为首功,封东郡聊城,为聊侯,食邑万户。”
没有先给武将封赏,而是先将此首功给了一直留守后方的右丞相吕青,而且一封就是万户,这让众人怎不惊愕。
不过吕青年长,既是陈王旧臣,又是唐国的右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在战争时期负责安抚后方郡县,以及所有的后勤转输之事,第一个封他,众人虽然惊愕,但没人会反对。
吕青慌忙出列拜谢,眼中闪过欣喜。
而封了右丞相后,再封左丞相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左丞相舒欣,镇守后方,辅佐国政,使大战之时后方安定,无兵戈之灾祸,亦为大功,封下相,为下相侯,食邑万户。”
舒欣出列行礼拜谢,面带笑容。
万户侯啊,这可是除诸侯王外的顶级爵位。
而因为他是皇帝的大舅哥,当今皇后的兄长,这个封赏,更没人敢有意见,全都点头称是。
封完两个丞相后,皇帝诏令终于轮到了武将这边。
“将军韩信,建功于塞北,又于东郡破齐军十数万,于历城杀齐相邦田荣、大将华无伤,破齐都临淄,杀田横,平定齐地,功大,封淮阴侯,食邑万户。”
声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那个年轻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