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在龙德宫中告诉她投靠之处,就是瑶华宫。瑶华宫中住着一贵人,是赵芙金的长辈。
此贵人姓孟,本是宋哲宗的皇后,哲宗驾崩以后,徽宗即位,尊孟皇后为孟太后。
孟太后在位时偏向旧党,所以惹得徽宗朝的新党不满。宋徽宗为平息朝中非议,便废黜其太后之位,将其安置在瑶华宫,至今已逾二十年,其实也意在保全孟太后。
今年瑶华宫失火,孟太后暂借住大相国寺,搬回瑶华宫也不过是一个月前的事。
赵榛几人随赵芙金去了瑶华宫。
孟太后认识赵芙金。她已知汴京有变,没有不接受的道理,几人便在瑶华宫落脚。
在此期间,赵榛慢慢向其他几人告知自己易容成杨越的事。
这事种彦岑早已得知,赵榛独自留在汴京后去找种彦岑,第一时间告诉他真相,所以种彦岑毫不惊讶。
姚信仲、田垚与赵芙金事先不知道,无不大吃一惊。
赵榛便向他们展示面部易容的一些特征,又分别透露只彼此间知晓的秘事,三人终于相信眼前的杨越是赵榛。
不过,赵芙金留了个心眼。
赵佶曾交给她一份圣旨,言明给赵榛。赵芙金在亲眼见到赵榛真容前,仍心有犹豫,不敢贸然将圣旨交出去,故赵佶这份圣旨到今日还在赵芙金身上藏着,未交给赵榛。
落脚以来,几人心知城内动荡,故一直藏身瑶华宫中,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瑶华宫乃道观,汴京虽乱,鲜少有人敢冒犯神灵,到此处不法,所以安全无虞。孟太后又是皇室贵人,观内物资储备丰富,几人也免了挨冻受饿之苦。
汴京风雨飘摇之时,瑶华宫倒是一方净土。
赵榛、种彦岑、姚信仲三人也曾听闻观外杀人放火、无法无天,产生过出观行侠仗义的念头,被田垚、赵芙金拦下来,所以几人这段时间太平得很,至今相安无事。
今日赵榛听说开封府已取消禁令,允许百姓们出门寻找失踪家人,他一心惦记沈媛,再也按耐不住,便召集几人一起商议如何行事。
到这时,几人已经商议差不多,准备出观按计划行事。
“笃笃笃……”
忽然有人敲门。
赵榛努努嘴,示意赵芙金开门。
赵芙金将门打开,见是一年轻道姑,正是来找赵芙金,原来是孟太后有请。
赵芙金赶紧随这道姑匆匆赶了过去。
赵榛等人的计划因此被打断,只好暂时待在屋中等着,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赵芙金回来。
未待赵榛询问,赵芙金先道:“是嘉国夫人来访。”
嘉国夫人便是赵构的正室、康王妃邢秉懿,乃赵榛与赵芙金的王嫂。
孟太后并不知道赵榛的身份,所以只叫了赵芙金过去,想是安排家中亲戚相见。
皇家亲情淡薄,若有如无,赵榛不稀罕叙亲,只是好奇地问道:“嘉国夫人这时来做什么?”
赵芙金赶忙将刚听到的消息告诉赵榛。
原来康王赵构已于十二月一日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号召天下兵马为其节制,入京勤王。如今汴京全部落入金人之手,邢秉懿怕就此受到牵连,便过来与孟太后商议,想要藏到瑶华宫内。
赵榛问道:“孟太后同意了?”
赵芙金不置可否道:“恐怕难。”
今日之形势,与赵芙金藏身瑶华宫时不可同日而语。邢秉懿又身世显贵,难免招摇显眼,此时要到瑶华宫躲藏,岂不是把金人当作瞎子?
所以孟太后心中不情愿,但又不能明说,只推脱瑶华宫名为道观,实为皇家冷宫,于制邢秉懿似不该入内。
邢秉懿不是愚蠢之人,便不再强求。
赵榛听到这,心中一叹。
他清楚历史。邢秉懿后来也被金军掳去,沦为金国贵人的玩物,结局十分悲惨。但此时的赵榛,自身尚且难保,哪里还能顾得上她?所以,除了叹气也没什么办法。
便换了话题,继续听赵芙金提及赵构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一事,种彦岑、姚信仲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唯独赵榛心中咯噔一下。
不过此时他身在危城之中,来不及细细琢磨这事,甚至还有些巴不得赵构赶紧统帅天下兵马,杀回汴京,总比自己被困在危城强。
但恐怕是痴心妄想。
赵榛深知,依赵构之脾性实在担不起此大任。自救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