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晋一体,赵国出击匈奴,魏韩应当跟上,若是赵国失守,他们两国也难逃匈奴战火,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别想置身事外。”
“至于齐国,不参与中原各国纷争,而匈奴则是中原各国共同的敌人,追溯当年,齐桓公帮助燕国讨伐山戎,田齐代姜,代的还有这一份与中原各国共进退的责任。”
“最后就是楚国,楚国不服周,一向往南开拓疆土,与北方胡族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出兵的可能性最小。”
“然而,楚国别想置身事外,秦与其他五国组成北伐联盟的话,楚国不出兵同往,北伐也可以改为南下伐楚,任何让楚国安心发展,和平壮大的机会都不能给他。”
成蟜心中有所担心,所以说的话也就多了一些。
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只要王兄拿了主意,不会损害秦国国力,他都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无条件支持。
想到统一以后,王兄一定会下决心彻底灭掉匈奴,为了不让那个时候的王兄被人说成穷兵黩武。
那么,这个时候把其他六国全部拉上,一起北上攻打匈奴,加大己方优势,可以给予匈奴更大的破坏力和伤害力,变相制造出一个七国统一后更加虚弱的匈奴。
在此之外,还有一点私心,那就是削弱其他六国的实力,降低秦国统一天下的阻碍。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伤亡无法改变,那么内战死得冤枉,不如拼杀在对外讨伐匈奴的战场上,反而价值更大。
也别说成蟜心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打匈奴是大家一起去的,有损失也是都有,而且面对匈奴,秦国绝不会做出背刺友军,让其他六国的军队当炮灰的事情。
等到争天下,还是这么一批人,谁都可以去争夺最后的胜利。
成蟜又不是输不起,就怕其余六国不思进取,只有做白日梦的实力。
“你说的,寡人也想过。”
“只是对付一个匈奴,秦赵两国兵合一处足以大获全胜,作为大国自然有大国的担当。”
嬴政并没有拒绝成蟜的建言,说着就拿起旁边的纸张,最后写下邀请其余五国的书信,道:“不过,你说的有些道理,秦赵合兵攻打匈奴,其他五国并不见得就会领情,以大局为重的,或许会支援两国一些粮草辎重;以私利为重的,怕是会暗中调兵,等到秦赵两国兵出塞外,以期偷袭。”
成蟜走到桌子旁边,倒着看了一会儿,又走到桌子后面,站在嬴政旁边,边看边说:“秦赵本为世仇,因攻打匈奴联合起来,在与其他各国写信邀请的时候,若是点明秦赵联盟已成,会不会增加邀请其参与战争哦的成功率?”
“整个天下,唯一能与秦军交手不落下风的,只有赵军;而能与赵军交锋不落下风的,又只有秦军。”
“秦赵联军,若是不攻打匈奴,调转剑锋,对其他五国来说,将会一场无法抵挡的灾难。”
嬴政没有任何迟疑的作答,把秦军和赵军放在了其他五国之上,而且是远超他们。
这并不是夸大秦军,吹嘘赵军,而是事实如此。
当年五国攻齐,正是齐军吞并宋国,士气正盛,军力最强之时,联军不敢与之交锋,还是秦军与齐军主力一对一决一死战,为联军伐齐,扫清障碍。
三晋第一霸主,魏国是被秦国打残的,只剩下大梁周围的一片土地,还在掌控之中。
天下第一大国,楚国是被秦打废的,丢了一半的领土,国都数次迁徙。
韩国、燕国更不用说,七国垫底的存在。
饶是如此强劲的秦军,却在赵军手上,吃了不少败仗。
“这样写的好。”
成蟜盯着嬴政的笔锋,笔尖提起,他便拿起石墨在砚台上轻轻研磨,确保墨水一直够用,说道:“和赵国斗了这么久,也扯一次秦国的虎皮,用来好好地吓唬一下楚国。”
“其实,楚国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嬴政把写好的书信递给成蟜,后者捧在掌心,轻轻给吹干上面的墨迹,接道:“我也觉得,楚国不擅长出国作战,而且组建联军,还容易把三家内斗的恶习传到军中,影响大军实力。”
“我对楚国最大的期待就是,送来一些粮草辎重,随便派一家一姓的私兵会盟就行,对盟军有帮助,又减少内斗的风险与危害。”
“不着急。”
嬴政又递过来一封信,成蟜连忙接下。
这是给燕国的信,内容相对简短许多:“东胡、匈奴年年袭边,秦国欲明岁春夏攻击匈奴,念及秦燕同源于周,邀燕国同行,以报岁岁袭扰之仇。”
“嗬!燕国?”
成蟜看到燕国,就想起来那个外号叫鸡蛋的人,忍不住发出轻叹。
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姬丹的一生,就做了一件有名的事情,结果就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还加快了燕国的灭亡速度。
他佩服姬丹的勇气,但成蟜的立场,决定了他不会同情姬丹,并且会想方设法,弄死他。
“燕国怎么了?”
嬴政问道。
成蟜:“燕国素弱,每一任燕王都想收复失地,而每一任燕王都没能成功做到,即便是当年灭齐,也只是昙花一现。”
“寡人与燕国的太子,在邯郸时同为质子,他是寡人儿时为数不多的玩伴,寡人会把燕国放到最后。”
嬴政提起笔尖,回忆起小时候在邯郸的苦日子,没有同龄人的无忧无虑,有的只是提心吊胆,怀疑一切。
有着同样命运的燕国太子,就成为了他唯一可以说得上话的朋友。
然而,天下大势在前,谁也别想阻挡,让最弱的燕国存活到最后,这是嬴政留给这个幼时玩伴的最后情分。
“燕国是一只蝎子,他比韩国魏国比起来,好就好在地处偏远苦寒之地,接赵邻齐。”
“最开始的时候,与齐国交恶,那就会与赵国交好;反之,则与齐国交好,朝齐暮赵,才是他的底色。”
“等到燕齐成为世仇,仇恨无法消弭,远在天边的秦国,就替代了齐国的角色。”
“好处就是,秦国与赵国接壤,不与燕国接壤。”
“燕国与秦国交好,可以夹击赵国;与赵国交好,秦国却不能飞过去打他。”
成蟜在有意淡化燕国对秦国的作用,还刻意夸大燕国的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