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学名张好古 > 第三三五章 从郑州西行

第三三五章 从郑州西行(2 / 2)

张好古深知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他询问方以智是否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地方。毕竟,前方还有八百里地的路程,而消息传递最快也需要两天时间。如果有驿站的话,情况会好一些,传递消息会更加方便快捷。然而,皇上的一句话却让驿站基本上都被撤销了,这给信息传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张好古深思熟虑后,对方以智说道:“我觉得走黄河南线会比较安全一些,而且沿线城镇较多。等我到达潼关后,就会立刻让二营前去接应你。”

接着,张好古又接着说:“二营有个独特的习惯,就是喜欢在某些特定的地方留下标记。这些标记虽然外人可能看不懂,但他们自己人却能明白其中的大致含义,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标记及时与自己人取得联系。”

然后,张好古转向送行的县令,郑重地拜托道:“还请贵县帮忙转达给知府大人,希望郑州辖下的沿路各县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关照。”

那县令连忙点头应道:“好的,好的,张大人放心,我一定会转达的。”

最后,张好古又对方以智和孙临说:“我打算亲自去拜访一下洛阳知府,这样可以让沿途各县提前有所准备。毕竟,赈灾可不是一件小事,地方官府肯定也会大力支持的。”

张好古和方以智再三沟通后,两人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和方以智,孙临告别。

张好古,袁飞,吴大宝,三人带着二营的大部人马,飞驰而去,很快就撵上了运粮的大部人马,二营的远探近哨很快撒了出去。这样有个突发情况,可以早点防备。

张好古原本计划用二十天时间抵达潼关,但由于黄河封冻,无法行船,只能选择走旱路,这无疑给行程增加了不少难度。

运粮大军在艰难地向西行进,当他们到达孟州时,张好古决定召集黄祥、宋应升、成均和袁飞四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路线。经过一番讨论,张好古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从孟津渡渡过黄河,然后沿着南岸前进。这样一来,大队人马可以从孟津经过义马到达陕州,最后再从陕州前往潼关。这样的路线或许能够让他们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黄祥、宋应升、成均和袁飞对着地图仔细研究了半天,最终都认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他们对张好古对地理的熟悉程度深感钦佩,不禁赞叹道:“张大人对地理的了解真是令人惊叹啊!”

张好古心中暗自得意,他心想:“中国地图上的各个地市,我基本上都能记在脑子里了。只要看看相关的资料,将新旧地名一对比,我就能大致说出个大概了。”

这样做不仅能够给后面的方以智和孙临二人提前探探路,了解前方道路的情况,还能为后续的运粮工作节省不少时间。毕竟,如果道路状况不明,运粮队伍在行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从而导致延误。而通过提前派人去探路,就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运粮队伍能够顺利前行。

此外,当这条路走熟了之后,运粮队伍的速度也能够相应地提起来。因为熟悉了道路,队伍就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行进,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和耽搁。这样一来,运粮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整个任务的完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