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长讲完,雷晓晓心中便对这里的肥力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然后又朝着王村长问道:“王村长,咱们这边的收成如何?”
王村长摸了摸下巴,叹了口气道:“咱们这地儿,种小麦的话,年景好的时候,一亩能收个三百来斤;要是遇到个灾年,收成自然会减少,减少的量就没个定数,得看具体情况。”
“水稻就更难了,咱东北天寒,水稻产量一直上不去,年成好的时候,一亩也就两百斤左右,年成不好的话,就更加困难了。虽然咱们这边的地多,但全凭人来种,根本种不了多少地,家里有牛的,自然就能开垦更多的荒地,每年收入的粮食自然也更多。”
雷晓晓听了,心里琢磨起来,在现代,东北可是着名的粮食产区,水稻和小麦产量都很高,这古代产量这么低,除了种子的缘由,肯定是种植技术、肥力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
雷晓晓虽有想法,但自己没有实验过,自然不会现在说出来,于是她笑着道:““王村长,您也别太发愁,说不定以后咱们能找到法子提高产量呢。”
王村长笑了笑,没将雷晓晓说的话放心里,只当这话是雷晓晓安慰他的:“希望吧!夫人可还有其他想要问的吗?”
雷晓晓笑着道:“没有了,今日多谢王村长给我解惑,我可不可以去村里走走看看?”
王村长自然不会不答应:“当然可以了,夫人我带你去看看。”言罢,王村长便带头朝着门外走去。
雷晓晓让两个奶娘留下来照顾两个小家伙,自己带着丫鬟侍卫跟着走了出去。
王村长边走边介绍道:“咱们屯一共有四十七户,一共有415人。至于每户人家有多少田地,这就要看家里人勤快还是懒。今年年景好,想来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王村长滔滔不绝的介绍着,雷晓晓时不时附和几句,就这样慢慢的将大半个屯都逛了一遍。
等回到王村长家时,村长媳妇早已做好饭菜。
雷晓晓见此,便也没有推辞,在王村长和村长媳妇的招呼下,用过饭食,桌上也是一片欢声笑语。
用过饭食,雷晓晓与王村长一家人又闲聊一会才起身告辞。
雷晓晓上车时,让绿春给了五十两银子给王村长,以作感谢。
两个小家伙有午睡的习惯,坐在马车上睡着摇摇晃晃的节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雷晓晓一边一个抱着两个小家伙,让他们睡得更加安稳。
回程时没再多耽搁,用了半个时辰便进城了,回府后,雷晓晓亲自给了王大伟一个荷包,王大伟几番推辞,但雷晓晓坚持给,最后王大伟笑着收下,便回去找吴战汇报了。
雷晓晓将两个小家伙送回房间安置好后,自己也回房午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