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358章 香菱梦中作诗解析

第358章 香菱梦中作诗解析(1 / 2)

作者为何安排香菱在梦里写出了最好的一首诗?

香菱代表华夏子民,黛玉代表的是明朝的帝王,此处是作者朱三太子,他让香菱作吟月诗,就是作者在写华夏百姓解密红楼梦。

这里脂砚斋说过,这一段是作者为梦中之人做的一个梦,整部红楼梦则是为后世能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人做的一场大梦,而我们想真正的破解《红楼梦》,就需要先进入作者的梦里。

所以香菱只有进入梦里,破解出来的背面故事,才是真正的又好又有意趣,所以这首诗是香菱写的最好的一首。

在香菱自谓绝妙的第二首诗被否之后,李纨等人带香菱去参观了惜春画的大观园图,看了大观园图画之后,香菱终于又有新的领悟。

原文是:

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

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

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首联的意思是,云雾想要遮挡月亮的精华想来也是很难的,娟娟是形容姿态柔美的样子,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这样就把月亮比喻成了一个仙女了。

她的影子娟娟动人,她的心魄却自有一股寒意,表明了月亮也有一股不能言的苦楚。

在一片洁白的月色下,传来阵阵捣衣声,仿佛随着月光传向千里之外,半轮残月挂在天边,雄鸡报晓已是五更天,夜将要尽了。

江上披着绿蓑衣的人在秋夜中听到笛声,楼上穿着红袖衣衫的女子在夜里独自倚着栏杆。

真该问问嫦娥,为什么不让月亮永远圆满呢!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这句话就是在夸香菱,这次破解的不但好,而且解出来的红楼梦写作方法新巧有意趣。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说破解这本书虽然难,但是只要你是香菱一般的有心人,总是会解开其中的秘密的。

那么这首诗也是暗示了其中的秘密。

这首诗是香菱看过大观园的画以后,又进入梦中苦思冥想作出来的,所以这两个要素都是破解红楼梦的重要前提。

大观园是将整个明末天下浓缩,把它们缩小成一个园子,那么发生在这个园子里的事,也同样是天下大事的浓缩。

月亮在书中代表作者的故国大明的,“精华”指月亮的光辉,引申为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日月之精华,就是明朝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都在其中,想要完全掩盖是十分困难的。

香菱这次吟诵月亮,不再象前两首那样只一味地说月亮多么美好,而是将月亮拟人化,月亮变成了一个美人,就是她理解了红楼梦的写作方法。

《红楼梦》就是将自己的故国拟人化,变成了一个个金钗,在大观园中发生了故事,所以她是《金陵十二钗》。

元春是大明的拟人化,迎春是南明弘光朝廷的拟人化,探春是隆武朝廷的拟人化,惜春是永历朝廷的拟人化,书中角色也大多是一群人或一个团体拟成的。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砧敲是捣衣声,古诗中常象征思妇怀远或游子离愁。

千里白,月光洒遍千里,凸显空旷寂寥,用了这个词,说明香菱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下,而是开拓到千里之外,着眼于整个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