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岁暮,寒意料峭,朔风如刀,割面生疼。
卯正时分,群臣等在正明殿外,邱予初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搓搓手。冬日上朝真是一件酷刑。
崔羡后下马车,自风雪中缓缓而来,手拿了一个汤婆子。
“给!已经暖和了。”递给邱予初,眉眼弯弯。
原来他说等一下再来,是让汤婆子烧暖些啊!接过汤婆子,浅浅一笑。
天色渐明,“吱呀”一声,厚重悠远,正明殿的门慢慢打开。
邱予初赶紧卸下披风,和汤婆子一起交给内侍,走进自己的队列。
“皇上驾到!”群臣跪拜。
邱予初略略抬眸,发现皇帝眉眼不似往日紧皱,看来心情不错。刘参的疯狂攀咬行为看似重伤朝堂,实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契机,只要利用得好,这不,已经有大部分新贵全是皇帝的心腹。
邱予初心下好笑,宋丞相是不是还在这沾沾自喜,自己重伤朝臣?太天真了,皇权深远谁能揣测呢?
“朕有一道圣旨。”皇帝点头示意陈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眇眇之身,临御九州,赖宗庙之灵、臣民之力,兢兢图治,祈愿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今四海初宁,政务繁冗,正值用人之际,朕观五皇子邱景湛,禀赋卓异,才情出众,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通古今之变,论及国策朝章,常能发独到之思,令众人侧目。
其为人谦逊有礼,亲和友善,于宫闱之内,上敬长辈,下抚弟妹,阖宫皆赞其悌睦之行;于朝堂上下,待臣子不矜不傲,广结贤能,诸多能臣干将与之倾心相交,是以威望渐着。
往昔协理政务之时,无论督办赈灾济民之事,或是整饬吏治弊端之务,皆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以公允之心、卓绝之智,洞察秋毫,屡解难题,使得政令畅达,民心安稳,成效斐然,不负朕之所托。
今朕特委五皇子邱景湛为内阁大臣,入值文渊阁,参赞机要,协理万机。
望尔自此勤勉奉公,晨兴夜寐,于朝堂之上,献良谋、举贤才,匡扶朕之新政;于同僚之间,和衷共济,携手奋进,共破朝局之困境。
务须秉持公心,严惩贪腐,整肃朝纲,振我朝雄风;关切民生,兴修水利,开垦荒田,促百姓富足。朕望尔能凭坚毅之躯、非凡之能,铸就不世之功,为江山社稷添砖加瓦。
满朝文武,皆应以国为重,同心同德,全力支持五皇子邱景湛施政。如有结党营私、掣肘政务、不听调遣者,朕必依律严惩,绝不姑息。钦此!”
圣旨一出,又是炸裂全场,群臣的脸色可谓精彩纷呈。
邱予初抬眸看向邱景湛,他唇角轻扬,面色无异,只是眸光晶亮。不错啊!邱景湛!竟然都已爬到内阁大臣的位置了?
元安朝堂之上,皇帝为了防止拉帮结派,基本上不会任命皇子担任要职,如今被宋丞相搅得无人可用,倒是让邱景湛捡了大便宜。
“陛下容禀!微臣有一言,自古以来,陛下为稳定朝堂,都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皇子不会担任要职,为何如今任命五皇子为内阁大臣,此番做法怕是会让朝堂失衡,不利社稷。”刘参依旧头铁地弹劾邱景湛。
邱予初几不可闻地皱了皱眉,这个刘参真是杀红眼了,没有揣测到皇帝的用意。
那边,皇帝轻笑一声,饶有兴趣地回道:“哦?爱卿是这样想的?”
刘参抬眼望了皇帝一眼,眸光闪烁,心下觉得皇帝的面色很古怪,但是想着宋丞相叮嘱的话语,不得不硬着头皮说下去:“回禀陛下,微臣拙见。”
皇帝怒极反笑:“爱卿啊!爱卿!你可真会自作聪明!”
刘参闻言“扑通”跪倒在地,连连求饶,“陛下恕罪,微臣不敢。”
“你有何不敢?这一月来,你如发了疯一般弹劾官员,这其中不乏无辜之人。现如今朝堂被你搅得天翻地覆,无人可用,朕择其优者为国效力,你又出来百般阻挠,是何居心?”皇帝列出他的罪状。
“是不是下一步,这龙椅都该你来坐了?”皇帝起身突然朗声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