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地方保护

第二百一十七章 地方保护(2 / 2)

苏科长点了下头。

“王主任,还是伟大领袖高瞻远瞩,有真知灼见,人民可以创造一切,我……服了!”

王作先笑道:“别这么说,未来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的发展,还需要你们的帮助,要多提宝贵意见。”

见苏科长这位电风扇专家都这么说,王作先也是大为开怀。

“周主任,安排苏科长他们去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把本钱给亏光了。”

灯泡厂革委的周主任连忙吩咐后勤处,带苏科长等人去招待所休息。

会议室内,二十台电扇摆在桌子上,王作先是越看越喜欢。

“天明,了不起啊!”

李天明忙道:“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王作先笑着,抬手虚点了两下。

“接下来是不是准备开足马力生产了,用你的话来说,这叫提前抢占市场。”

点上一支烟,接着又说道。

“你昨天和马局长说的那个……地方保护政策,我觉得很有创造性,与全国一盘棋战略,并不矛盾,每一个地区都要发展,相互之间势必会产生利益冲突,短期或者长期的地方保护,既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也能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你这小同志,思维很活跃嘛!”

听王作先这么说,李天明便知道这件事有门儿。

王作先不是个习惯墨守陈规的,更是个务实派,哪种方式有利,就按照哪种方式来做。

“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组织会议讨论过后,才能有结论,不过你那边不能等,第一批5000台电风扇,什么时候能交付物资局?”

未来和电风扇厂对接的并不是作为出货渠道的百货商店,而是市的物资局,然后由物资局统一调配。

李天明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两个月。”

电风扇厂刚开始运作,生产效率肯定不会太高,李天明也不能不保守一些。

王作先却不满意:“时间太长了,两个月的时间,恐怕上海的华生厂已经能拿出成熟的产品了,一个月,最多一个月。”

领导下达了命令,李天明也只能咬牙应下了。

看起来回去以后要立刻组织生产了。

“这就对了嘛,年轻人要的就是敢想敢干。”

“王主任,不知道物资局的收购价格……”

“这个问题,你去和物资局谈。”

李天明闻言,便没在继续这个话题。

“天明同志,这颗卫星能不能放到天上,就看你们的了。”

从灯泡厂出来,李天明又带着天生接连跑了好几个地方。

先是去了电机厂,确定了电动马达的供货量和供货时间,接着又去了钢铁厂,电风扇的保护罩、支架、控制台,同样要定下来。

最后两人才去了市里的物资局,有王作先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直接见到了物资局的局长。

关于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哪还有不知道的。

王作先大力推动的项目,谁吃饱了撑的,会去卡市革委主任的脖子。

只不过这个价格……

“80!”

比目前百货商店里华生牌的电风扇还便宜了十多块钱。

如果放在日后,价格肯定有的谈了,但如今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

直接将生产成本,每一项都给列出来,用料多少、人工多少,还有所需的水电等能耗。

李天明早有准备,来之前便列好了一份明细,将生产所需的全部投入都给写得清清楚楚的。

水分肯定有,但只要解释的通,没有人会去逐一核实。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10%的利润,企业要发展,利润肯定是不能少的。

物资局的局长看了一遍,也没说什么,直接叫来了底下一个科室的科长,将李天明列的明细递了过去。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的心里一点儿波动都没有,那份名义里面有多少花活,他自己最清楚。

按照他算出来的结果,生产一台电风扇需要60多块钱。

而事实上……

连50块都用不到。

不过做成本预算,这里面的学问大了,他上辈子干了二十多年工程,若是想搞点儿小花招,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啪!

一张采购单上加了市物资局的大印。

“兹委托李家台子电风扇厂生产电风扇5000台。”

看看,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前面既没有双方的权利,也没有各自需承担的义务,更不涉及一旦违约的责任。

不过有了这个,李天明接下来的计划第一步算是正式踏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