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此事,姚广孝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追忆。
尽管那已是一场十年前的往事,但每当忆起,心中依旧充满敬畏与恐惧。
那时,李景隆指挥的五十万雄师,直逼北平城下。
原本众人准备拼死坚守,等待朱棣的援军抵达。
未料朱高华吹响魔笛,万马军魂齐现,将李景隆击败。
姚广孝心中确信,这一回瓦剌遭受的攻击,其阴魂之势,恐怕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要凶猛,瓦剌的灭亡不过是必然的趋势罢了。
对朱棣来说,这不仅去除了长久以来的忧虑,也彻底根除了马哈木和也先的威胁,确保了边疆的安宁。
朱棣含笑说道:
“朕之子此番立下赫赫战功,必当予以重赏。”
姚广孝连声赞同:
“实至名归,实至名归。”
朱棣话题一转,询问道:
“朕让老二监国,你觉得如何?”
他很想知道,若是老二在场,这位国师会给出怎样的评价……
其实对于朱棣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询问,更是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朱高煦对于国师的评价,同样也是心怀期待。
毕竟姚广孝的身份非同小可……
他曾参与靖难之役的谋略,他的评价在朱棣心中占据的分量自然是很重。
姚广孝微微一笑,开口便是对往事的追忆:
“昔日太祖高皇帝已有定论,汉王殿下不过略似燕王而已。”
此话一出,朱棣立刻心领神会。
记得当年太祖在位时,他尚是燕王。
那时,燕王府一众子女被召入京。
朱高炽的仁厚最受太祖的赞赏,他虽体态丰腴,却无损其忠厚老实地形象。
至于朱高煦,太祖的看法不过是“略有相似”而已。
在太祖心中,朱高炽的地位显然更重,因为他在这个孙子身上,似乎找到了朱标的影子。
姚广孝的这番话,没有明说,却是暗示了许多未尽之意。
朱棣轻轻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你这老和尚,每句话都充满智慧。”
他带着笑意说道。
“要不,你与孤再来上一局棋?”
朱棣眼含期盼地看向姚广孝,却见对方轻轻摆了摆手。
“不,我不会跟你对弈的。”
“你总是使诈,这可不好。”
姚广孝在一旁平静地指出。
朱棣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于是轻咳一声试图化解尴尬。
“还不是因为你的棋艺太厉害,孤才出此下策。”
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而此刻尚书房内。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和军报,朱高煦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那一份份军报之上。
朱高煦身为军事将领,对军情报告自然高度重视。
他细致地审阅每一份军报,渐渐察觉到其中的异常,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忧虑。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召唤他的兄长前来协助处理。
“把老大找来。”他语气平静地对小鼻涕下令。
“殿下,他已不再监国……”小鼻涕战战兢兢地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