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在建文帝离去之后不久,朱高华一行便急匆匆地到达了寺庙内。
当只看到一只破碎的茶杯时,朱高华不禁皱起了眉头,周身散发出不悦的气息。
无人能洞察他的心思,但显然,此刻的他心情沉重。
朱高华深吸一口气,开始四处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又过去了,仍是不见建文帝的踪影。
“他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提前逃跑了。”
朱瞻基在一旁推测。
“就算是要掘地三尺,我也一定要找到他!”
朱高华冷峻地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
萤勾和将臣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后迅速分散开来,开始分头搜寻。
朱瞻基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
“必定有秘道让他得以逃脱!”
将臣推测道。
朱高华冷笑一声,回应道:
“其实不必过于紧张,他这次逃得匆忙,其他据点的那些建文余党,应尚未及撤退。”
将臣建议道:
“我认为应将这些余党彻底覆灭,届时,即便建文帝再现,也将无力回天。”
朱高华听后,甚觉同意:
“那还犹豫什么?立刻动手!”
众人旋即迅速展开行动,由朱高华招来众多阴魂,将建文余党的藏身之地揭露,而后捕获建文余党人数共计一百余。
当然,这还未包括努尔干都司的三万靖难遗孤。
朱高华对建文帝的仇恨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每当脑海中响起张玉大将军临终前的遗言——
“绝不能辱没燕王的名声!”
“照顾好我的儿子,照顾好张辅!”
朱高华对建文帝的杀意便更添几分。
当前,在建文帝曾经藏身的这座寺庙之内,上百双眼睛充满恐惧地注视着那位黑衣青年——被称为活阎王的大明太子朱高华。
他眼神犀利,端坐中央,质问着建文帝的踪迹,他语气虽平静,却暗藏着令人心悸的杀机。
这一百多曾经忠于建文帝的人,虽然心中害怕,却仍有不少坚守秘密,誓死不从。
朱高华动手无情,只是一扭,便夺走了一条生命。
那清脆的骨折声在寂静的庙内回荡,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战栗不已……
空气中弥漫着极度的恐慌,无人敢发出一丝声音。
“我已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第二次机会!”
“因此,只能说对不起了,你们唯有死路一条。”
挥挥手,朱高华将朱瞻基招至身前。
“属于你的时刻到了,这些人必须死,而且我要你亲自了结他们的生命!”
“作为朱家的一份子,学会杀人是你必经之路,你必须要跨出这一步。”
朱瞻基想要说些什么,毕竟他还尚未成年。
犹记得当年在靖难之役中,他仅仅是旁观者,祖父并未让他亲自动手。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的这位叔叔要他亲自动手。
“很简单,一刀接一刀地砍下去即可!”
朱高华夺过朱瞻基的绣春刀,反手一挥,身后的一人已身首异处。
“像我这样,每一刀都准确无误!!”
“今日,四叔就亲自指导你如何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