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静观其变待圣夺(2 / 2)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那人是纪刚。

纪刚轻轻点头,证实了这一切,而他脸上的神情也显露出对这场屠杀的惊骇。

“此事确凿无疑,我亲眼目睹,那些官员在燕王府外被杀,地上的鲜血尚未拭去。”

纪刚语气坚定地说道。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此番举动,确实过分。”

“百多条人命,其中不乏国之栋梁,就这样消失,朕竟一无所知!”

百人的生命重量,压在朱棣的心头。

在这天下,每一个生命都珍贵,更何况是身负朝廷重任的官员。

如此规模的杀戮,足以震惊朝野。

朱棣深知,若处理不当,恐引发天下人的恐慌,毕竟这天下是他朱棣的天下。

不同于往日的靖难之役,儿子这次的杀戮,即便是为了立威,也显然是过激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

“传旨,召太子前来觐见。”

朱棣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遵旨!”

纪刚领命,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事态的严重性迅速在宫中传开。

朱棣对儿子的先斩后奏感到极度不满。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老和尚,询问他的意见:

“对此事,你有何高见?”

自始至终,这位老僧人都在默默念诵经文,仿佛外界纷扰与他无关。

“我个人认为,对这些贪污之辈的惩处极为得当,太子殿下的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彰显权威,更是意在推动我大明国走向辉煌。”

姚广孝含笑陈述着。

朱棣一时语塞,他未曾料到,这位出家人竟然会如此表态,这让他颇感惊异。

他深知,身为和尚的姚广孝应是最忌讳杀生的。

记得不久前,自己在园中射箭,姚广孝还特意叮嘱过,不可伤及飞鸟和走兽。

然而现在,面对儿子大规模地处决百余名官员,姚广孝不仅毫无责难之意,反而表示赞同,这自然让朱棣满腹疑团。

他带着困惑的目光望向这位老僧,实在不明白前后反差为何如此之大。

“你这番话,似乎与你的修行宗旨大相径庭啊?”

朱棣询问道。

姚广孝仅是淡然一笑,接着说道:

“自古以来,贪官污吏为害一方,但像太子殿下这样能够痛下决心,如此大规模地清除腐败,堪称前所未有!”

听罢,朱棣沉思片刻,随即也露出了领悟的微笑。

“确实,朕这个儿子胆识过人,轻易就能取百人性命,这一点朕自愧不如。”

朱棣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但话又说回来,当年靖难之时,你手上沾的血也不少。”

姚广孝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提醒道。

朱棣闻言,不禁翻了翻眼。

“那时是建文旧臣,他们不死,国无宁日。”

“可现在这些,毕竟是永乐朝的官员,如此大规模杀戮,恐怕有所不妥。”

朱棣的语气中透露着无奈。

他心中明白,贪官污吏必然不少,然而若是一概杀之,朝堂之上的空缺又该如何填补?

朱棣考虑深远,对儿子这种毫无征兆的杀伐行为,心中难免有些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