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速度,我们不到两天就能抵达。”
朱高华平静地宣布。
于谦闻言,只能苦笑着点头回应。
“只要你满意就好。”
他内心感到些许无奈。
换成别人,这种压力绝对是难以承受的。
这位太子殿下无疑是天人降临,绝非等闲之辈,否则怎能在云端自由翱翔。
这样的神通,这样的实力,世间无出其右。
同一时间,河南百姓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与山东的旱灾相比,这里的情形好似更为严峻!
河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日子何时才是个头?若再不解决,河南恐怕真的要完了。”
“是啊,我听说朝廷的太子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不知是真是假。”
“这种说法也太夸张了吧,很难相信它是真的。”
“我看八成是有些人为了稳定人心,故意散播的谣言。”
“嗯,估计就是如此。”
“……”
人群中交谈声此起彼伏,但是基本都充满了怀疑。
他们相视苦笑,对那位太子是否具备传说中的能力明显持有疑虑。
在这片干燥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那是一个身披黑袍的男子,无人知晓他的真容,但那双锐利的眼神,却让人印象深刻。
他无声地站在那里,手中突然多出无数传单,他冷笑一声,将传单抛向空中。
突如其来的动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们好奇地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张。
“这是什么?”
众人满脸困惑,半信半疑地阅读着传单上的文字。
那短短的几行字,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句诗句如同童谣般在人群中传播,引发了一阵不安。
他们惊疑地思考着这背后的含义,心中不禁浮现出一个疑问:难道河南的未来,也会步凤阳的后尘吗?
在场的众人,目光凝聚于那些煽动性的词句。
凤阳,那曾经丰饶之地,自朱皇帝崛起后。
荒年连连,十载九荒!
这隐含何意?
他们心领神会,仿佛预示着河南未来可能重蹈凤阳的覆辙。
朱氏王朝的统治,似乎注定了百姓的饥馑。
河南的民众们,读过这些字句后,双眼充血,情绪激动。
强烈的共鸣让他们呼吸急促,握拳之手不自觉地紧绷。
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首诗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这童谣正是我们河南的写照!”
“难保将来,我河南不会变成另一个凤阳!”
他们不自觉地传播着这些话语,将满腔的愤懑转向了朝廷。
而那位身着黑袍的旁观者,却在角落里冷眼注视着这里的一切。
见到此情此景,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不够,还不够,远远不够……”
黑袍人认为,氛围虽已形成,但还需再推波助澜一下。
于是他找来了一位说书人,递上了沉甸甸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