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眉头微皱,继续追问:“这德国为何不寻找一些新的战术呢?如此硬拼,又怎能取得胜利呢?”
话刚出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有些不妥,连忙跪地请罪:“父皇恕罪,儿臣失言了。”
秦始皇摆了摆手,宽容地说道:“无妨,起来吧。其实朕对此也颇为好奇。”
【在此之后,xtL对于海战的信心遭受重创,他开始对传统的海战战术产生怀疑,并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潜艇】
【要知道,英格兰作为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海外殖民地的国家,其对海外殖民地的依赖程度也是首屈一指的】
【可以说,英格兰本土的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海上运输所带来的资源和物资】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极度依赖海上运输线的国家来说,最令其恐惧的事情莫过于运输补给线被敌人切断】
明朝
赵德昭插话道:“可是这本身就相互矛盾啊,既然没有掌握制海权,又该如何去打这场仗呢,靠偷袭吗?”
赵匡胤凝视着天幕,缓缓说道:“就这么打。”
赵德昭满脸狐疑,不解地问:“这怎么可能?这船居然还能潜入水中,这玩意儿岂不是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赵匡胤慨叹道:“是啊,以后的人,真可谓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然而,二战时期的潜艇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潜艇在水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们的航速却明显低于水面舰艇】
【这意味着潜艇在猎杀目标时,往往难以迅速发现目标并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
【面对这一难题,邓尼茨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性的改进方案】
【他主张充分利用间谍情报机构,甚至是本国的渔船、商船、袭击舰等各种力量,来搜集敌方船只的活动情报】
【通过这种方式,潜艇可以提前了解目标的位置和行动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伏击和攻击】
【如果拥有了侦查和情报,那么就能够根据这些重要的信息,提前在关键地点埋伏几十艘潜艇】
【而德国的那些“饿狼”们,由于经过训练,对于各种军舰的剪影都有着深刻的记忆】
【一旦他们发现目标,就会发动进攻】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策略,那就是将潜艇埋伏在盟军运输舰队的必经线路上】
【这些潜艇会密切监视周围的情况,并通过无线电将自己所发现的情报迅速传递给周围的其他潜艇】
【与此同时,剩下的潜艇部队则会提前赶到盟军运输舰队的航线上,设下埋伏并组织起攻击】
【由于潜艇们可以群起而攻之,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攻击方式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
明朝
朱棣一脸凝重地说道:“朕只能说这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这竟然就是xtL手中的牌!想当年,英格兰在一战中直接切断了德国的运输线,现在这一招简直就是对英格兰的反击。”
太子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只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
朱棣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从战术上来看,朕目前还真没瞧出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那么,问题很可能就出在技术层面上了。”
太子若有所思地问道:“父皇的意思是,问题出在了盟军技术的更新上?”
朱棣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正是如此。”
【然而,尽管德国潜艇王牌们竭尽全力发动攻击,但英格兰的海上运输船队总体依旧在扩大】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只有两个月击沉的英格兰运输船数量超过了英格兰和白头鹰国补充的运输船数量】
【至于说后来,德国潜艇再也无法大规模击沉英格兰运输船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就无可避免】
【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方面是邓尼茨得到了xtL的器重,但他始终未能获得足够数量的潜艇来满足作战需求】
【这使得德国潜艇部队在规模上受到限制,无法持续对英格兰运输船构成威胁】
【其次,德国海军潜艇的作战方式过于单一】
【这种单一的战术使得英格兰海军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武器的研发,例如刺猬弹的出现,很快就压制住了德国潜艇的战术技术优势】
【在最后的两年时间里,德国的潜艇部队所采取的行动简直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自杀式的攻击,他们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与盟军进行着等比例的交换】
【巨大的产能优势,让盟军可以从容地用几十艘运输船来换一艘德国潜艇,即便换到最后,德国海军全军覆没,盟军都不会伤筋动骨】
三国
这时,周瑜插话道:“德国还是牌太少了啊。”
鲁肃也表示赞同,他说:“是的,大都督,这是因为奇兵虽然在一开始取得了一些战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
周瑜听后,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