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作春一旁可就得意了,他一开始故意不说沈玉阙把船厂经营的很好,就是要到现场来打他们的脸!谁让他们之前一直怪自己没有坚持立场,把船厂交还给了沈玉阙!
若是交给沈况,那沈家船厂还能有现在的规模吗?知不知道船厂招工解决了周边村镇多少劳工问题!
所以说,他孟作春天生一双火眼金睛,眼光那叫一个独到!
“那么,这些人只需按照你的要求生产部件就行?根本不需要有造船的手艺?”
有人问出了关窍,沈玉阙点头:“没错,这里所有的零配件全都有固定的样式和尺寸,就连榫卯接口也都是统一尺寸批量制作的。唯有船壳板因为弧度不同,尺寸大小有所偏差,但只需在图纸上注好编号再统一加工就可以了。”
沈玉阙说完,这几位族亲全都不说话了。
虽然不想承认,但如果船厂用了这个法子,说不定真能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造船下水!不用培养大量船匠,每个想要做工的人一来船厂就能直接干活,甚至当天就能领到工钱!
以前他们的眼界被困于‘技术’的围墙里,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独家手艺,却从未想过如何批量生产。
就算接到大量订单,也是先造完一艘之后,再根据前车之鉴进行改动升级,务求一艘更比一艘好。
可那也是因为往往第一艘和最后一艘之间已经相隔数年,这期间当然会有更好的材料和技艺在船厂诞生,这也导致每一艘船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这也大大限制了速度!
沈玉阙见他们都不说话,又连忙说道:“其实我和我爹的想法一样,也愿意培养更多手艺人,但凡有人想学造船的技艺我也可以找专门的师傅传授,以求他们将来可以独当一面。”
“用你这法子,哪还用得着拜师啊……”
“是啊,说白了,你们那些船也都是拼装出来的对吧?”
“正是!各部件做好后分段拼接船体、安装设备。这样每个人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精准的制船工艺,只需要老师傅把控,在短期之内就能加工出数艘新船。”
众人再次沉默,沈玉阙有些忐忑,但孟作春却笑的意味深长。
尤其这些人还走到造船台前,走到一艘正在组装龙骨和肋骨的小木船前,他们中两个人抓住工人刚组装好的两根肋骨,又是晃又是撞,但那肋骨就是纹丝不动。
“您随便晃!”工匠用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说:“咱们这接口都是分毫不差!刀片都插不进去,要是能晃动分毫,咱哥几个也没脸在大小姐面前干活了!”
还真就纹丝不动……
唐辞又道:“榫卯的尺寸是我亲自盯的,这艘木船的龙骨和首尾柱用的是燕尾榫。隔仓板和肋骨用的是钩子榫,特别需要固定的地方还加了竹销或铁销,莫说江河行走,就是海上的风浪也能稳固一体。”
沈涟独家的榫卯之技只传了唐辞一人,不仅因为他是沈涟的义子,也因他沉得住气学的进去。造船本就复杂,船上所用榫卯更是数以百种,寻常人真没这个耐心一样样学,且还能一样样刻进脑子里,以至于现在许多船厂不分好坏全都用上了铁钉铜钉,至于后续生锈松动,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唐辞又问:“你们还不放心吗?”
哪有不放心的!沈家耆老各个哑口无言。
“怎么没看到帆……”其中一人抓住关窍,听闻前几日船厂遭劫,损失了大量的帆布和材料,莫不是真拿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