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红是非多,后来他不可免俗地被眼红他生意的人盯上,对方联合房东一起逼他撤店搬家。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以极低的价格将店整体转兑给房东,要么三天之内将货物全部搬走,多余的房租一分钱不退。
路培强年轻气盛,拉上自己戴小白帽的大小舅子手拿钢钎去跟房东讲道理。房东十分“通情达理”,同意再宽容他一周时间,总计给了他十天时间搬家。
当时与他的旧店隔路相望的对面刚好有面积相同的门面在出售,路培强便想买下来直接搬过去。
无奈家里长辈不同意。老一辈做事习惯瞻前顾后,他们觉得那里跟旧店就隔着一条通道,旧店的房东摆明也要做食品批发生意,同行是冤家,离得这么近怕将来会出乱子,也怕争不过对方。
还有就是门面房不像商品房,商品房几万块一套买下来不心疼,门面房要二十多万,他们全家所有人手里的钱加在一起也没有那么多。
路培强脾气倔,不听劝,打定主意要跟房东硬碰硬,死活就是要买。没人支持他就找外援,先后把电话打到了郭师傅和贺兰这里。
郭师傅对外甥的能力十分有信心,当场就表示愿意支援他十万块购房款。贺兰当时刚得了一笔分红,手里钱借给路培强买房绰绰有余,但她没有借钱,而是给他出了两个主意。
一,贺兰建议他贷款买门面房,因为他们当地当时有税收和贷款利率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二,她催促路培强一边办理贷款一边马不停蹄往新店搬家,哪怕多付原房主租金也要搬。但要将搬家的时间尽量延长到满十天,同时启用一批新面孔售货员,在十天时间内让他们尽可能的“慢待顾客”。
外甥似舅,路培强像他舅舅郭师傅一样信任贺兰,对贺兰的话当然言听计从。
门面房还没走到过户那一步,他的新店便已经正式放炮开张,走到哪里他都不忘告诉新老客户一句新瓶装旧酒,人还是那个人,货还是那些货,童叟无欺。
原房东几乎跟他前后脚放炮开张,然而路培强新店里的顾客摩肩接踵,他那旧店却门可罗雀,即便店招几乎跟路培强的一模一样也没用,他的门框上还是闲出了蜘蛛网。
撑了不到三个月原房东不得不关门大吉,将店面转兑给了别人。后来又经过三次转兑,那间店始终没能起死回生,直到最后开起一家牛肉面店,才算终于有了些人气。
路培强一直戏称他现在的一切都是贺兰和他舅舅给的,于是接到贺兰要来兰州的消息立刻扫榻相迎,一再强调必须让贺兰住在他家里,不要去住酒店。
贺兰开始还一再表示不好意思叨扰了,到了路培强家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傻的可爱。
这家伙一次性买了同一单元同一层的三栋房子,打通后房间大得能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