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险些献祭(2 / 2)

司司和飞飞学会当地技艺后,立刻着手将其与汉朝技艺融合创新。

司司学好青稞酒酿造技艺后,想到汉朝酿酒工艺中对酒曲的独特运用。

发羌国酿造青稞酒主要依靠天然发酵,虽然酒香醇厚,但缺乏可控性。

司司尝试将汉朝酒曲的制作方法引入其中。他精选当地的青稞、豌豆等原料,按照汉朝酒曲配方的思路,调整比例,制作出适合青稞酒发酵的新酒曲。

新酒曲的使用大大缩短了青稞酒的发酵时间,还提升了酒的香气层次。以往青稞酒香气单一,改进后既有青稞本身的质朴香气,又有酒曲带来的浓郁芬芳,口感也更加绵柔醇厚。

飞飞把汉朝的烹饪理念与当地牦牛肉烹饪技巧相结合。

发羌国烹饪牦牛肉多以炖煮、烧烤为主,调味相对简单。飞飞借鉴汉朝复杂精细的调味手法,在炖煮牦牛肉时,加入从汉朝带来的八角、桂皮等香料,与当地的花椒、辣椒等混合。

同时,她还引入汉朝小炒的烹饪方式,将牦牛肉切成薄片,搭配当地新鲜的蔬菜,快速翻炒。

这样做出来的牦牛肉菜肴,既有当地特色的浓郁风味,又融入汉朝烹饪所追求的色香味俱全,菜品色泽诱人,口感丰富多变。

在药材方面,司司和飞飞发现发羌国的药材种类与汉朝有所不同,但药理有相通之处。

他们结合汉朝的中医理论和当地对药材的认知,加上之前跟药女学的一些毒药跟解药的相互作用,还有桃源村师傅教的一起融合,重新探索新的药用价值。

当地一种生长在高原的草药,在治疗风寒方面有一定效果。司司联想到汉朝治疗风寒的方剂,将这种草药与汉朝常用药材合理配伍,开发出一种新的药剂,对风寒感冒的疗效显着提升。

他们还在工艺制作上进行融合创新。发羌国的皮具制作工艺精湛,但款式较为单一。

飞飞结合汉朝皮具上精美的刺绣装饰手法,在当地皮具上绣上富有汉朝特色的云纹、花鸟图案,让皮具既保留了发羌国的耐用性,又增添了汉朝的典雅精致,深受当地人和过往商旅的喜爱。

这次她们为了低调行事,把这些自己所会的内容,一一毫无保留教给自己认可的人,收了许多徒弟,并且告诫徒弟们,不能暴露师傅的身份,否则逐出师门。

司司跟飞飞俩人则都躲在后面,大多事都不主动出面了,让大弟子出面应付许多事情。

在羌国待了一年多,相安无事。飞飞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方法可行,不错,我们太聪明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