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钰也不是傻子,只要她稍微主动,那就是不守妇道,对不起彦哥。她可不想落下这样的恶名。
万般无奈之下,朱常淓就刨根问底的问朱辰钰是老朱家哪一支,哪一脉。朱辰钰手里也没家谱在身,好几百年了,她哪知道自己是哪一脉的儿孙?
于是她自领了一个超级远的远房亲戚名额,朱常淓一寻思,这亲戚都远的没谱儿了,干脆也别论了,咱们互称兄妹吧!
就这样朱辰钰多了一个老祖宗做哥哥,朱常淓多了一个曾曾曾...孙女做妹妹。不能收了做后宫,难道还不能兄妹一场吗?这就是缘分呐!
陈士奇和秦良玉等等一干元老看到如此情形也是一阵无语!心道这就是传说中不爱美色的小王爷吗?怎么他对董夫人的迷恋甚至比纣王迷恋妲己还要胜过三分?
言听计从,没错,就是言听计从,朱辰钰说什么,朱常淓就答应什么,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让他咬狗,他绝不掐鸡!
一度的,元老勋臣们对此忧心忡忡,红颜祸水,多少帝王死在温柔乡,多少霸业毁于英雄冢。他们害怕朱常淓毁了。
然而,他们都低估了朱辰钰的野心,朱辰钰内里是一个野心家,一个枭雄人物,这个朱常淓正是她的重要棋子!
老祖宗,你以为本姑娘是图荣华富贵吗?错!姑奶奶图的是雄图霸业,江山社稷!
朱常淓屁颠屁颠的做了监国皇帝,改元兴武,设重庆为帝都!
公元1646年为兴武元年。
一系列的军政命令下达,有朱辰钰的玄衣卫,兴武帝的谕令能到达江南各地,湖广,福建,两广,西南诸土司,乌斯藏,西域,甚至陕甘宁部分地区。
这能力可比唐王朱聿建大多了,当朱聿建一班人还在酝酿监国事宜的时候,西南乡绅们收到了潞王监国的消息。
随消息而来的还有诏书,诏书写的自然磅礴大气,把潞王监国说成是顺天意,得民心的英明之举。
总之,迅速抢到了道义的制高点。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随着诏书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传单,这张传单有个题目:皇明日报!
专门捡各地读书人,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散发,上面记载的内容更是新颖别致。都是些什么内容呢?
一是蜀地的新闻,详细介绍了蜀军的构成,以及蜀军击破大西军的详细过程,当然,少不了艺术加工。
二是兴武朝的惠民政策,工商税务,科技农事,无所不包!
三是揭露清军恶行的内容,直接把清军所作所为说成是毁社稷,崩礼仪的灭族行为,是蛮夷行径。号召所有汉人抗击清国,驱逐蛮夷。
四是招聘公告,就是新朝的人才政策。广开言路,不论出身,有才你就来!
这些内容经过了文人的修辞加工,更加的脍炙人口。春秋笔法谁不会?蜀地也是有秀才的。
借着口口相传传递消息的朱聿建,多铎之流哪里干的过靠电报和皇明日报宣传的兴武朝!所以舆论战这一块,还没打,清国就已经输了,兴武朝的主要对手,也凉了!
朱常淓监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朱辰钰,
她被封为长公主,封号明月,封地就是明月峡所属的保宁府,另外还有,一品诰命夫人,御前一品带刀侍卫,羽林军大统领,玄衣卫总指挥。这番册封就是为了方便朱辰钰在朝中行走,女人临朝议事,除了女皇武曌当政时期,从古至今都未曾有过,那些勋臣国老们都极力反对。
然而,反对无效!兴武朝背后有朱辰钰控制着,朱常淓是个傀儡皇帝,他沉迷于艺术创作,对皇位毫无兴趣,其实这也是没办法,毕竟朱辰钰的“同党们”掌握着兵马大权,她老公也掌握着兵马大权!一言不合就砍人。
朝中文臣势力明显低于武将。
许多思想比较保守的文臣为此愤而辞官不干了。
但是朱辰钰不在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忠诚和听话才最重要。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而且你以为不当官就完了?给老子滚去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