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武一朝,政通人和,几乎没有太大的贪污腐败案件发生,一是跟反贪力度巨大有关,二是普遍提高了官员的俸禄,所谓高薪养廉,好好做官,钱少不了。
当然了,水涨船高,兴武朝的官员竞争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除了不能贪污腐败,品行高洁之外,还不能是个庸官,必须在经济民生方面达到某个最低标准。
春闱结束后,贡士们发觉了一点点小小的变化,一个说法甚嚣尘上,据说,来年的殿试,除了基本的策论之类,将会考察新学。
新学?就是皇家高等学院教授的新学么?难怪与国子监齐名的皇家高等学院也在大肆招收学生,同样被称为贡士!
殿试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基本上每一个读书人都晓得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先不说身价倍增,更重要的是殿试若取得成绩,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于是乎,但凡榜上有名的进士都跑去皇家高等学院报名入学了。这学院跟国子监一样,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饶是如此,皇家高等学院的门槛还是差点儿被踩破。
皇家高等学院有长公主殿下亲自授课,这是进士们遇到的第一个惊喜。
虽然这些读书人对于军队出身的朱辰钰开始时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并且充满了轻视之意。
但随着开学第一课的展开,他们的感官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朱辰钰的才学征服了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了一次什么叫做仰观天文,俯瞰地理。
朱辰钰讲课的风格,与寻常人不同,她的风格属于古今结合,从儒生们最熟悉的八条目讲起,以一篇《大学》释义为开端,讲解格物致知的本质。
进而引申出新学的概念,并且彻底摒除了读书人以八股文为天的不良认知,把以往被某些人斥为“奇技淫巧”的工学知识正名为格物致知的根本!
单是这个说法就令读书人耳目一新,以往的时候,国子监的儒生们可没这个胆量去挑战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神圣地位。
但是,皇家高等学院奉旨成立,没人质疑其合法性,朱辰钰讲授的内容也是她结合一些学者,幕僚的建议综合选编出来的。没有全盘的现代化,也没有尽数吸收先辈的东西。
比如朱熹提倡的三纲五常等走向极端礼教的观点,朱辰钰就全盘否定了,避而不谈。她所做的,用一个词概括:托古改制!
所谓托古改制,就是用儒家的基本思想,去纠正儒生们走歪的路线。用更合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解释,去替代腐朽落后的思维方式。一句话,就是抢夺儒家话语权,废除八股,废除三纲五常,科举仍然叫科举,但内容和形式已经大相径庭。
这一方面,深得三人拥护,这三人就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三个人,是托古改制的拥趸。
朱辰钰的许多观点很符合三人的心中理想。黄宗羲尤为激进,他提出君主立宪制。准备把皇帝架空。
朱辰钰还想当女皇呢,所以她不喜欢君主立宪制,毕竟议会发挥的作用,可能比不上一位英明神武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