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乒乓世界里,抛起球,每分要实打实地挥出去。对于这一点,马龙眼里揉不得沙子。
马龙没有办法不爱乒乓,就像大家没有办法不爱马龙。
无处不在 无人不爱
在巴黎,马龙满打满算只出战了四场比赛,却无处不在。
男单1\/4决赛,樊振东让二追三逆转日本名将张本智和。镜头精准捕捉到了球场边的马龙,他红着眼眶。没有比赛任务时,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球队,如定海神针一般。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团体赛赛程偏晚,马龙迎来首秀时,赛期已然过半。
当中国队取胜后来到新闻发布厅,樊振东径直走向马龙。没料想,王楚钦抢先一步落座,紧挨着马龙。外界对此有一种略带戏谑的解读:一家仨儿子,马龙长兄如父。
旗手马龙
冰与火,这对极为矛盾的情绪设定,马龙都经历过。
2019年实现世乒赛男单三连冠时,他恰好迈入而立之年。面对镜头,马龙少有地道出了自己的野心:“我想当中国乒乓的传奇。”
经历过手术在年底伤愈复出后,他定下了更切实的目标: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这两个愿望,他都实现了。
奥运会是决定命运的人生考试。这位35岁老将四次踏上考场,入账六枚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摘金最多的运动员。
竞技场上,传奇选手是给观众造梦的人。马龙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续写国球荣耀。
巴黎奥运会开幕前,他长长的履历上又添加了崭新的一行: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塞纳河巡游,他在游船上高擎五星红旗,这是国乒第一次承担奥运会开幕式旗手任务。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樊振东为老大哥送出的一句评价:“他做成的事,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
比“成为传奇”更难的,是延续传奇。之于中国乒乓球队,马龙一直是令人心安的存在。
如今,他结束了在奥运舞台的“最后一舞”,“这枚金牌是结束我奥运之旅的绝佳方式,但将来你仍有可能在国际乒乓球舞台上见到我。”
三年前在东京完成“双圈大满贯”后,马龙没有想过能坚持到巴黎,他感激身边两位队友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人。或者说,是马龙教会他们如何站上山巅。
早些年一次训话中,刘国梁曾用马龙举过例子,“你不打败马龙,他会让你位置吗?”十几年前马龙是这么打出来的,他也用这种方式告诫年轻人:在国乒,机会要靠“抢”。
赛场外,马龙同样扛起旗帜。为了乒乓球,他愿意付出一切。
首夺大满贯的那年,马龙发起了一项公益活动——我和我的球台。之后每逢生日,他都会面向全国体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捐赠球台、球拍。
去年十月,马龙人生中第一次当体育老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所中学内,他俯下身与同学们对拉,分享乒乓球技巧。
这样的实践,他始终在做。
又一个奥运周期作结,马龙可以放下一切,去尝试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但他也可以选择继续,在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一些。
“以后球迷可以在哪看到你?”有人问过马龙这样一个问题。
他的答案是,在哪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