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争论善恶到底是从哪来的。有一种说法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但又没法完全忽视,那就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善恶就已经定好了,只不过有些善念或者恶念在成长的过程中藏起来了,到了特定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
现在的遗传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基因对人的行为和性格影响很大。有些基因组合和一个人能不能体谅别人、愿不愿意帮助人有关。
相反,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和暴力、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有关系。这好像在说,人一出生,善恶的种子就种在基因里了。
看看历史,很多名人的经历也能说明这个观点。曹操年轻的时候,和其他小孩很不一样。别的孩子都听长辈的话,好好读书写字,曹操却整天喜欢打猎闲逛,没个正形。他叔父看不惯,老是跟他爸曹嵩告状。
曹操烦透了叔父管他,就想了个主意。有一天,他远远看见叔父来了,马上装出中风的样子,倒在地上口眼歪斜,浑身乱抖。
叔父吓坏了,赶紧跑去告诉曹嵩。等曹嵩匆匆赶来,曹操却跟没事人一样,还一脸无辜地说:“我根本没病,是叔父不喜欢我,故意乱说。”曹嵩信了他的话,以后叔父再告状,曹嵩就不太相信了。
曹操靠着天生的机灵和心眼,躲开了管束,做事也越来越大胆,这也为他以后在乱世里闯荡、成为大人物打下了基础。
就像项羽小时候,看到秦始皇出游的大排场,直接就说自己将来能取代他,那股子雄心壮志从小就有了。
还有甘罗,十二岁就主动要求去赵国当说客。他天生聪明胆子大,把各国的形势看得透透的,一番劝说下来,没让秦国动一兵一卒,就得了大片土地,真是天生的人才。
生活里,双胞胎的成长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里长大,接受的教育也一样,可从小性格就完全不同。
上幼儿园时,老师组织分享零食,一个孩子总是笑眯眯地先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小伙伴,看大家吃得高兴,他也特别开心;另一个孩子却把零食紧紧抓在手里,别的小朋友一靠近,他就往后躲,生怕被拿走。
上小学后,班级小组做作业遇到难题,前一个孩子会热心地把大家叫到一起讨论,耐心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后一个孩子却自己闷头做,别人找他帮忙,他理都不理,还嫌别人耽误他时间。
虽说他们成长环境一样,但从很小的时候,在善良和自私这些表现上就有明显差别,就好像一出生就注定了似的。
那为什么有些善恶的特点小时候不表现出来呢?这和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在那些打仗、乱糟糟的地方,有个孩子本来性格很善良温和,可战争一来,家没了,亲人也失散了,他每天都在又饿又怕中过日子,慢慢的,为了活下去,以前的善良就被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