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酒话供销情 > 第46章 留在他乡的爱

第46章 留在他乡的爱(2 / 2)

只是,这种报复手段实在太过隐晦,大哥就算绞尽脑汁恐怕也难以参透其中玄机。毕竟,任谁能想到自己屁股上的那些疖子,竟会与岳父家那一帮子神秘莫测的仙家存在关联呢?就算他的岳父大人,估计更是对此事浑然不觉,完全没有料到自家的仙家会做出这般举动。

自从母亲搬离旧居之后,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她被黄仙附身的次数显着减少了。想当年,黄家的看堂报马总是频繁地降临到母亲身上,但如今它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似乎不愿意再从老地方赶过来。

就在此时,二排教主章凤英开始频繁地显露出灵异之象。说起这位章凤英,她是老章头的那个长女。然而,她来到这个世上后命运多舛,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含恨离世。人们猜测,她极有可能命中注定是个“花姐”。由于母亲的堂口中原本缺乏悲王教主这一重要角色,章凤英便毅然承担起了一部分相关的职责。

每当有病人前来寻求帮助,尤其是当病情涉及到需要由鬼仙来处理的棘手问题时,十有八九章凤英都会亲自下山施法治病救人。而吴成林在充当帮兵协助看病的过程中,偶尔还能够与章凤英直接交流对话。毕竟章凤英是他妻子的姐姐,或许因为这种特殊的亲属关系,面对妹夫吴成林时,章凤英看病治病的效率相当之高。

后来,当年的出马弟子常先生过世之后修炼成仙,成为了碑王教主。至此,整堂人马的素质只差神佛的加持。

母亲从患病到学会自己看病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时光可不短暂。可让人感到颇为怪异的是,一向对母亲关怀备至的老姨在此期间却表现得不太上心,与往昔那个关爱有加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起初,大家都认为老姨之所以如此冷淡,可能是出于心理方面的原因。也许在她看来,参与这些所谓的封建迷信活动实在是件难以启齿、见不得光的丑事,因此才不愿意踏入我家大门一步。

后来啊,经过漫长的等待,老姨终于逮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开口表达自己内心一直想说却又不知如何说起的话。只见她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对母亲说道:“三姐呀!自从你患上那可怕的神经病之后,每次当我路过你家那宽敞的大门口时,我的心情都会变得异常沉重和烦躁不安。那种感觉,就仿佛我们之间突然被一道无形的高墙所阻隔,让我觉得你与我已经没有了任何关联一般。”说到这里,老姨稍稍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懊悔之色。

接着,她继续倾诉道:“很多时候,我匆匆忙忙地走过你家门口后,一回到家中,便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当时就不能鼓起勇气走进屋里去看望你呢?明明知道你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需要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可我却因为害怕面对而选择了逃避。现在想想,真是追悔莫及啊!”说完这番话,老姨轻轻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愧疚之情。

后来,我才从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口中得知,原来,那个时候老姨竟然是被人暗中看住了!也就是说,有人动用了某种强大的力量,来阻止老姨接近我的母亲。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担心老姨会站出来强烈反对母亲出马这件事。因为一旦老姨成功阻挠,那么之前那些出马仙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可就全都前功尽弃、白白浪费掉啦!毕竟,出马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小事儿。

还有一次,老弟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了一件颇为怪异的事情。就在他刚刚踏入宝东那所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时,总是能频繁地撞见一些来自老屯的熟人。比如那个已经搬走的麻才媳妇,老弟竟然与她偶遇了两三回!要知道,自从她家搬走后,本以为再也不会有交集了呢。除此之外,还有那个在自家柴火垛里偷偷养着黄鼠狼的蔡德财,以及我们的老姨等等。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老弟在冷冷清清的大街上偶然碰到的。

然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那之后的好几个学期里,老弟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再也没有遇见过任何一个来自老屯的故人。这可真是太邪门了啊!难道说前一个学期的那些相遇只是一场巧合?又或者是冥冥之中有着某种神秘力量在操纵着这一切?老弟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我听着他的描述,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多少年后我悟出来,神秘力量想让老弟休学,这些人无意中作出的是迎接的姿态。果然老弟就休学了!

话说那尚继同与吕秀英,一同返回吉林生活了好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始终与母亲保持着书信往来,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和喜怒哀乐。

后来,当母亲搬迁至万丰之后,尚继同夫妇便携带着一双儿女顺路前来探望。只见他们手中提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包,里面装着许多鲢鱼,这些鲢鱼都是准备捎给我的兄弟姐妹们尝鲜的。

到了万丰之后,他们同母亲热热闹闹地相聚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两天时光。两天过后,尚继同和吕秀英便决定前往自强投靠自己的亲属。

原来,尚继同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而此时家中又添了两个孩子,经济负担骤然加重。吕秀英觉得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便想着向公婆请求一些资助,希望能够帮衬一下这个小家庭。

可是谁能想到,当她向公婆提出这个请求时,却遭到了果断的拒绝。公婆给出的理由也让人有些无奈:家里还有其他儿子尚未成婚,而且目前还背负着一定的债务,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到这样的回答,吕秀英顿时心生不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她认为公婆太过绝情,完全不顾及他们一家老小的死活。就这样,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原本就体弱多病的老尚头突然急得怒火攻心,眼前一黑,竟然双目失明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吕秀英自然是不可能丢下尚继同不管不顾的。他们离开之时,也是从万丰启程出发的。那时节,我家和父亲、母亲居住在东西两间屋子里。

其实啊,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非常清楚他们送来鲢鱼的真实意图——无非是期望大家伙儿都能够伸出援手,帮衬着点儿。

只可惜呀,那个时候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似乎都未能领会到他们的这番苦心。而我呢,尽管心知肚明,但却并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把话挑明了讲。

这时候需要有一个能够站出来牵头的人物,去说服众人齐心协力地给予关照才行。倘若缺少这样一位牵头之人,那最终的结局恐怕就难以令人满意喽!

我的母亲肯定会拿出一些钱财来帮忙的。要知道,那会儿老弟已经升入高中啦,平日里都是在学校里食宿。如此一来,母亲手头可不像从前那般宽裕。

我初到万丰供销社时,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就是刚刚前往安国供销社的时候。那时的我,处于一种等待分配工作的状态,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今天李书记也是让我帮忙,并不急于分配工作。

然而,命运总是眷顾多才的人。不久之后,我便得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头衔——企业老师。在那个时代,全社会都大力倡导“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弥补员工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不足之处。

而我,恰好凭借自己扎实的学识和教学能力,成为了这个热潮中的一分子。从此,我开始在单位内为职工们授课,帮助他们提升文化素养,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每天面对着那些渴望求知的面孔,我深感责任重大,但同时也充满了成就感。因为通过我的教导,能够看到大家一点点地进步,这种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这时候我开始学习中医,报了一所函授学院来提高中文水平。在单位里,女职工特别多,而且多半都是未婚女青年,她们的条件都比国春玲好。国春玲唯一能够拿的出去的就是个头和面庞。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后,我开始觉得当初草率了。

历来大家都知道安国出人才,特别是走出去的大学生多,而万丰这地方的人以骚闻名。万丰供销社的女人也是如此。

有个宋小芬儿,自己领着孩子过,男人在外地工作,她不止一次要求我去她家做客。后来动不动就用手捅咕我一下,提醒我她是真心实意的,但是我在这方面比较落后,由于神经衰弱,怎么也兴奋不起来。

我的女邻居侯曼玉更厉害,当我第一次邂逅她的时候,我与她之间隔着足足二十里的路程,那时我们还算不上邻居。

记得那天,我只是顺道前往亲戚家中拜访一下。不巧的是,那位男性亲属并不在家,屋里仅有他的妻子以及另一名陌生女子。而那名陌生女子彼时正静静地端坐在炕头上,双腿自然垂向地面。只见她上身穿着一件淡雅的浅色短夹克衫,整个人显得清爽利落。

我不禁暗自思忖着,眼前这位女子长得可真是秀美动人啊!要知道,平日里我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堪称严苛至极,极少有女人能够真正进入我的眼帘。

然而,尽管此刻面前的她容貌出众、极为标致,却不知为何总让我觉得她并非是个未经世事的少女,反倒更像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不仅如此,她身形消瘦得令人心疼,那张原本应白皙粉嫩的脸庞也略微透着几分苍白之色,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哀愁所笼罩。

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竟然和她成为了前后院的邻居,这才惊觉她原来尚未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家的情况倒也算不错,她那慈祥和蔼的父亲以及英俊潇洒的哥哥均在供销社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这位女子芳名唤作侯曼玉,然而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周围的人似乎并不常以其本名相称,反倒是亲切地称呼她为侯老五。这个独特的称谓究竟因何而来?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随着我们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相信谜底终将被一一揭开……

在那居住了一段时日之后,渐渐地,关于她的一些绯闻便开始传入我的耳中。而这些消息最初的来源,则要从我那位亲属的妻子交代给我母亲的一项特殊任务说起。

原来,这位亲属的妻子要求我的母亲时常留意我家的后院,观察那位男亲属是否前往幽会侯老五。据了解,这位男亲属和侯老五之间的关系已然持续了整整两年之久。在此期间,那位亲属的妻子曾多次为自己的丈夫清洗衬裤,但每次都会在裤腰部位发现令人尴尬的精斑痕迹。

然而,想要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绝非易事。原因在于,那位男亲属前往侯家通常选择在夜深人静之时,这使得监控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更糟糕的是,侯老五的父母对于自家女儿的这种行为竟然采取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丝毫不予干涉。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与侯老五同睡在一张炕上,仿佛对这样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这位男亲属可是咱镇上响当当的水电霸王啊!别人都叫他赖子。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用咱地道的东北话说,那就是“到哪都吃得开”。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镇里的大小事务,就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这人在咱们这个小镇上,绝对算得上是个人物。

我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为啥侯老五对他那么死心塌地呢?想来想去,估摸着侯老五可能是想给他当“填房”吧。毕竟那位女亲属身体一直不太好,病恹恹的,整个人瘦得不成样子,看着就让人心疼。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侯老五才瞅准了机会,想要攀附这棵大树呢。不过这些也只是我的猜测罢了,具体情况到底如何,谁又能说得清呢?

后来啊,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说是侯老五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竟然并非如我先前所想那般与我的亲属有所关联。令人惊讶的是,那个人居然是她家隔壁的张胖子!说起这张胖子,那可是镇上储蓄所的主任呢,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侯老五十五岁那一年,因为总去张家看报纸杂志,她竟被这个张胖子夺去了贞操。这消息一经传出,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播开来,真可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呐!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件事情,各种猜测和流言蜚语不绝于耳。有的说侯老五是自愿委身于张胖子的;有的则认为其中定然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总之,这件事成为了小镇居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

话说那供销社将侯老五视作待业青年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特意送他前往县城去学习烫发美发这门手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学习后,侯老五顺利毕业了,并决定在大车店的一侧开设一间仅有半间大小的门市。就连那门市上方悬挂着的牌匾,都是专门找我来书写的呢!

记得有好几次夜晚,当她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准备归家时,都会主动找上我,请求我陪伴她一同回去。如此一来二往,自然引来了不少风骚男人的啧啧议论声。

某一回,趁着四下无人之际,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开口询问她:“为何不寻个男生好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只见她微微垂下头,轻声答道:“那些令我心动、心生欢喜的男子啊,早已成家立业;而尚未成婚的吧,却又都入不了我的眼。”言罢,她突然抬起头,冲着我露出一抹神秘而狡黠的微笑。那一刻,其实我已然洞悉了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绝非那种会顺水推舟、乘虚而入之人。

后来啊,侯老五竟然出乎意料地嫁给了县城里的一个小干部。要知道,那可是个二婚男人呢!时光匆匆流逝,某一天,我竟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偶遇了她。

只一眼,我就瞧出了她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整个人都明显地胖了一圈儿,原本苗条的身材如今变得圆润起来,但这非但没有让她显得臃肿,反倒增添了几分富态和韵味。再看她那张脸,更是红扑扑、粉嫩嫩的,犹如熟透的苹果一般,散发着健康的光泽。

当她瞧见我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主动走上前来跟我打起了招呼。只见她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又似娇艳花朵般美丽动人。从她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

看着眼前这个容光焕发的侯老五,我不禁在心中暗自感慨: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她总算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不错的归宿,真心希望她能够一直这样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