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酒话供销情 > 第72章 梦的时间太短

第72章 梦的时间太短(2 / 2)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可对于温世义的难处,我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集市上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我们俩的心里,却满是愁绪 。看着温世义疲惫的样子,我知道,这生活的难题,还得他自己慢慢去解。

后来我回到宝东住在出租屋里,这里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周围的邻居们都过着平凡而忙碌的生活。我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与邻居们的交流也非常有限,仅仅是见面时点头打个招呼而已。

然而,有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温世雄去世了。这个消息让我对人生感到无奈,除了叹气又有什么办法呢?

后来,我偶然听到温世雄的妹妹和旁人闲聊时提到,温世义去了宝东西南方向的一家敬老院。温世义一辈子都在辛勤劳作,为生活努力打拼。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只能孤独地住进敬老院,无人陪伴。

这个消息让我对温氏兄弟的命运深感唏嘘。他们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禁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忙碌中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最终自己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呢?

一天傍晚,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口的大路上散步,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忽然,我看到温世义的妹妹正站在不远处,和几个亲戚模样的人围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什么。

她的脸色显得十分焦急和无奈,不时用手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我不禁心生好奇,便走近一些,想要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二哥病了,咱赶紧凑点钱给他打针,可不能拖啊。”一个中年男人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温世义的妹妹一边点头,一边用手抹着眼泪,哽咽着回答:“好,我这就去凑。”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块重石压住了一般。温世义怎么会突然生病呢?而且听起来病情似乎还挺严重的,需要立刻打针治疗。

过了几天,这件事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放心不下。我决定找楼下杂货店的老板聊一聊,看看他是否知道更多关于温世义的情况。

“温世义一个人打工这么多年,怎么连点存款都没有吗?生病了咋连医院都不住啊?”我忍不住向杂货店老板问道,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老板叹了口气,说:“这你就不懂了,他们这些人,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赚的钱勉强糊口,哪能存下啥钱啊。再说了,住院那得花多少钱,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也都是普通老百姓,能凑钱给他打针,已经很不容易了。”听了这话,我心里满是感慨,生活的艰辛远比我想象的要沉重。

我本想着等周末抽时间去敬老院看望一下温世义,可还没等我付诸行动,一个噩耗就传来了——温世义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坐在出租屋里吃着简单的晚餐,一瞬间,饭菜都没了滋味。要知道,他们兄弟俩都是六十多岁谢世的。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温世义妹妹哭泣的样子,还有杂货店老板那声叹息。温世雄和温世义的离世,就像一阵风,吹过了自强村,也吹走了属于那个村子的一个时代。他们努力挣扎,却始终没能摆脱命运的捉弄。他们的故事,就像尘埃一样,悄无声息地落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懒洋洋地洒在母亲家小院里,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这天我正陪着母亲坐在院子里,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温暖。母亲眯起眼睛,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小院门口。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张大肚子。他手里提着一袋水果,身形发福,肚子像个孕妇一样高高隆起,走路时肚子一挺一挺的,老远就扯着嗓子喊道:“三姨,我来看您啦!”

母亲闻声,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如同秋花绽放一般。她赶忙起身,迎上去说道:“哎呀,是张洪义啊,快进来快进来!你这孩子,来就来呗,还买啥东西呀!”

张大肚子走进院子,将水果放在一旁,笑着说:“三姨,我这不是好久没来看您了嘛,心里怪惦记的。这点儿水果,您尝尝鲜。”他转过头,看到了我,微笑着点点头,“哟,久泰也在呢。”

我连忙起身,给他搬来一把椅子,笑着问道:“张哥,最近咋样啊?”

张大肚子缓缓地坐下来,仿佛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那把椅子上。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音像是从他心底最深处发出来的一样,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还能咋样呢?”他喃喃地说道,“混一天是一天呗。这次来,就是想看看旧人,毕竟以后出来就更不容易喽。”他的目光有些迷离,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母亲听了他的话,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咋突然要去敬老院了呢?你家里……”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张大肚子摆了摆手,打断了母亲的话,“家里没啥人了,就我一个孤孤单单的老头子。去敬老院,至少还有个照应。我那外甥,自己工作忙得很,哪有时间管我这个老头子哟。”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嘲和无奈。

我看着张大肚子,不禁皱起了眉头,“张哥,敬老院的条件哪有自己家好啊,您真的决定好了吗?”我对他的决定感到无可奈何,我知道,敬老院的生活可能会让人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张大肚子苦笑着摇了摇头,“久泰呀,我也没办法啊。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自己做饭、打扫都费劲得很。去敬老院,至少有人照顾,不用我自己操心这些琐事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

母亲紧紧地拉住张大肚子的手,满脸疼惜地说道:“张洪义啊,你这一辈子可真是不容易啊!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三姨讲,只要是三姨能帮上忙的,绝对不会推辞。”

张大肚子听了母亲的话,眼眶微微泛红,他哽咽着说:“三姨,您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呢。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您惦记着我。这次我来,就是想跟您道个别,以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

我连忙插嘴道:“张哥,您千万别这么说。等您在敬老院里安顿好了,我和我妈肯定会去看望您的。”

张大肚子微微一笑,感激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说道:“那就先谢谢你们了。其实啊,我这次来,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见见老三。我和他关系一直都挺不错的,他听说我要去敬老院,特意给我准备了不少东西呢。”

正在说话的时候,母亲突然站起身来,一边向厨房走去,一边热情地对张洪义说:“张洪义啊,今天就在这里吃顿饭,然后住下吧。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咱们娘儿俩正好可以好好聊聊天。”

张大肚子赶忙摆手,脸上露出有些为难的神色,连忙推辞道:“三姨,您太客气了,我就不麻烦您了。您三儿子都已经给我安排好了,我得去找他呢。”

我见状,也赶紧劝道:“张哥,你看你这大老远地跑过来,吃顿饭再走也不迟啊,也不差这一会儿的时间嘛。”

然而,张大肚子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笑着说:“不了不了,我和你三弟早就约好了,我可不能失约啊。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以后肯定还有很多机会的。”

说罢,他站起身来,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久泰啊,你和三姨都要多注意身体,保重自己啊。那我就先走啦。”

母亲见状,连忙送他到门口,还不忘叮嘱道:“张洪义啊,你到了敬老院之后,记得给我们来个信儿,让我们知道你平安到达了。”

张大肚子满口答应着,然后转身迈步离去。我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似乎有一些失落,又似乎有一些感慨。

谁能想到,这一走竟然是永别。没过多久,就传来张大肚子在敬老院去世的消息。他才六十多岁,正是该享清福的年纪,却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

他死后没有进家族坟地,听说他外甥很少给他上坟。每次想起张大肚子来家里的那天,他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却已阴阳两隔。人生无常,有些告别,真的就是最后一面 。

又一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待在宝东的出租屋里,尽情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书页上,仿佛给文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形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

就在我沉醉于书中的情节时,一阵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像一把利剑刺破了这份宁静。我有些不悦地放下书,缓缓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谁啊?”我一边问,一边伸手打开了门。

门开的瞬间,我看到了门外站着的纪万林。他脸上挂着那熟悉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然而,他身上还带着些许外面的风尘,仿佛刚刚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旅程。

“好几天不见啊!”他一开口,那爽朗的声音便如同一阵春风,瞬间吹散了我心中的些许烦闷,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万林,快进来!”我热情地招呼着他,连忙侧身让他进屋。

他走进屋子,目光随意地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我堆放在桌上的那些书籍上,笑着说道:“还是老样子,爱看书。”

我给他倒了杯水,然后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微笑着问道:“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纪万林接过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然后缓缓说道:“我和玉珍买了个楼房,想着来跟你说一声。”

“那可真是好事啊!不过你这小楼离我这儿可够远的。”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纪万林见状,嘴角也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接着说道:“还有个事儿,我家大哥从天津回来了,听说你回了宝东,嚷着要跟你喝酒叙叙旧呢。”

我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欣喜,仿佛有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流淌。我连忙追问:“柏林哥回来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一直都很想念他呢。他这些年在天津过得咋样啊?”

纪万林稍稍皱了一下眉头,叹了口气说:“唉,自从粮库解散后,他的日子过得也挺不容易的。一开始,他领着张深松他们去山里包地,本以为能有个好收成,结果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后来没办法,他就只能去天津打工了。具体过得咋样,等咱们见面了,让他自己跟你说吧。”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毫不犹豫地说:“行,没问题!我肯定得去啊!这么久没见了,正好可以好好聚一聚,聊聊彼此的近况。”

纪万林听我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灿烂了,他说:“那就这么定了!我跟姐姐说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她家,好好喝一顿!”

我欣然应允,和纪万林约定好了时间,便一同前往赴约。

一路上,我心情愉悦,脚步轻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纪柏林昔日的点点滴滴。终于,我们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刚一下出租车,我就远远地看到了纪柏林。他站在门口,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老远就大笑着迎了上来:“哈哈,可算把你盼来了!咱可有年头没见了啊!”

我们坐下后,酒菜很快就上齐了。纪柏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这些年在外面,啥苦都吃了。钱没挣到几吊,但是混了个好体格,也算值了!”

我也端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 听万林说你去山里包地了?”

纪柏林苦笑着摇摇头:“包地哪有那么容易啊,折腾了一阵,发现根本行不通,就去天津打工了。不过在天津也见识了不少东西。”

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聊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天色渐晚,这才各自散去。

纪柏林返回天津不久,就来信了。信里的内容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得我心头一震。他被诊断出了癌症。

玉珍和纪万林两口子,还有纪凤君两口子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天津去探望他。一路上,他们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不知道纪柏林的病情究竟如何。

当他们终于到达医院,看到病床上的纪柏林时,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原本那个健壮、爽朗的纪柏林如今变得憔悴不堪,脸色苍白如纸,身体也因为病痛而变得虚弱无比。

玉珍忍不住红了眼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声音哽咽地说:“柏林哥太可怜了,在医院里受了太多苦。”纪万林也沉重地叹了口气,“是啊,那么硬朗的一个人,竟然被病痛折磨成这样。”

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后来他们得到了一个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纪柏林在医院里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竟然选择从窗户跳了出去。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纪柏林是那么一个响当当的汉子,他的一生都在与生活的苦难做斗争,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他都从未低头。可如今,他却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在宝东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纪柏林,他那喝酒时的豪爽、聊天时的开怀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的一生虽然不算久,但却充满了故事和传奇。他的离去,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我更加懂得要珍惜身边的人和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