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刚打上太阳能热水器几个字,就顿了顿,虽然这个年代的电热水器已经推广开了,竞争也激烈,但50年代的技术,和80年代的技术还是有差距的,完全可以用代差,来和其它品牌抢占市场。
这样他眼前一亮,先查找起了电热水器。
果然相差了小三十年,技术代差不小。
像是电热水器,在50年代虽然已经推广开了,但它的加热管技术相对简单、加热速度也慢、保温的材料也比较普通,主要用的是内胆和外壳间添加的保温材料。
到了80年代就好得多,功率提升了能够快速加热,保温性能也更好了,水温控制也采用了电子温控技术,安全性也更加的完善。
像是内胆就采用搪瓷、镀层技术,这能有效提高抗腐蚀性,聚氨酯发泡保温,也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加热元件也采用了铜制加热管,这种加热管加热效率更快。
安全方面则升级了防干烧保护、漏电断路器以及自动温控设计。
可以说各方面提升的很大。
太阳能热水器更是如此。
50年代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效率低、储热水箱容量小,保温性能一般,80年代的就很成熟了。
单说效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出现了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这种热水器,集热能力和保温性提升都很大,系统的设计更是设计出了强制循环系统和分体式设计,
储水箱用的则是聚氨酯保温,聚氨酯保温它可以有效的延长热水保存时间。
也能在低温环境有效工作,也有了自动温控、水位控制的功能,这让太阳能热水器变得更加稳定。
至于这几个中最简单的热得快,提升的更大。
50年代热得快是由金属管、电热丝和绝缘材料构成,安全性能很低,到了80年代,在材质和工艺方面,热得快都进行了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控制水温以及防止干烧。
但还是安全隐患比较大。
这个直到后世才有了大幅改善,里面的发热丝,采用了镍铬合金,这种发热材料,耐高温性能、抗氧化性都非常好,能减少因发热丝老化、断裂,从而引起的短路。
此外还用了更优秀的绝缘层,像是陶瓷、云母,这种绝缘材料,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更好。
里面也设计了防干烧元件,以及自动控温功能。
在结构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接地装置,一旦漏电,电流能够通过接地线导入大地。
这个才是李枭最理想的设计。
但李枭感觉想要制造出这种热得快,在这年代很难,不说别的,就说自动控温功能、防干烧元件,在这年代就很难制造出来。
像是太阳能热水器上用的真空管,就是70年代的时候才被设计、制造出来的。
把几项东西所采用的技术一一都记下,李枭就又开始搜索,想要看看那些技术在这个年代出现了没有。
如果都出现了的话,那就好说了,如果很多技术都缺失,那研究就要有一个先后。
太阳能热水器在他心中是排行第一的,毕竟国外还没有推广开,之后就是电热水器以及热得快了。
而结果查找到的内容还是让李枭比较满意的,不过研究的优先级,李枭做了一个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