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导弹技术(2 / 2)

之前对这种发射方式众人就已经有了讨论。

都认为这种发射方式优点有很多,这其一就是增加了灵活性,第二就是可以增加敌人防御的难度,这也是最重要的。

在第一次悬停变轨后,这样就能有效打乱敌方防空反导系统的预测,这是因为反飞弹系统是根据雷达进行跟踪的,可在悬停时,飞弹速度无限接近与零,这与飞行中的飞弹有明显却别。

这样一来就会迷惑敌人的雷达,再者导弹在悬停变轨后,飞弹的轨迹就有了变化,不再是抛物线的形式进行打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不确定性,加大了计算出飞弹轨道的难度。

既然这种发射方式可以迷惑敌人,那么之后就要讨论这种技术能不能实现了。

马教授、陈教授两人对视了一眼,陈教授道:“我们认为可以实现,我们可以先在飞弹最底部,安装一个火药发射器,在飞弹发射后,这个火药发射器的推力就会先把飞弹推到空中,

然后在启动发动机,不过这个时候的发动机,还没有全部释放出他的推力,就可以造成悬停的现象,这样一来就有了变轨的时间。

到此我们的飞弹也会让雷达产生误判,这个时候飞弹头顶的两个喷射孔,就可以控制导弹旋转找准方向……。”。一边说陈教授还在最前面的一块移动黑板上,画出了建议图纸,解释着如何让飞弹变轨。

等到陈教授说完,

这个时候吴教授举了举手道:“陈教授,在飞弹的最上面是飞弹头,里面装的都是火药,如果在飞弹头上增加两个喷射孔,这会不会造成某些意外。”,说着吴教授就给众人讲解了一下,飞弹的大概结构,作为军工专家,对于这些他很清楚,但显然在场的人对于飞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而听完吴教授的教授,陈教授想了想道:“吴教授说得对,刚刚是我没想到这一点,吴教授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如果给它加一个帽子呢。”。

闻言众人都看向了他,吴教授就解释道:“我们用一个盖子把飞弹头盖起来,喷射口就开在这个盖子上,在盖子的内部有着单独的推动装置,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影响到飞弹头,等到完成变轨后,我们在多在盖子上设计一个向上推的力,把盖子给推开,露出飞弹头。”。

“这个设计好,既不会影响飞弹头,又可以留出喷射口来,那我们在第一次变轨后,留下盖子用于二次变轨呢?这个是不是也可以试试。”。

“二次变轨?这怎么变?在高速下如果再利用喷射口变轨,稍微偏差,飞弹可能就会偏离方向。”,有人疑惑道。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二级助推,在第一级助推能量消耗完毕后,然后进行分离,在启动二级助推,这样一来能增加飞弹的射程,也能在分离的时候,发射干扰弹,再一次迷惑敌人的雷达,

然后等到飞弹速度慢下来后,在进行一次变轨,甚至我们可以设计出三级助推,四级助推、五级助推的飞弹。”。

片刻安静过后,吴教授道:“增加二次助推,以及在分离过程中发射干扰弹,这两个建议倒是可以试试,不过如果等到慢下来再一次变轨,这中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飞弹速度的下降,飞弹就会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偏差,这样很可能会降低命中精度。

再者飞弹的轨道都是提前计算好的,特别是长距离,跨州飞弹,微小的偏差,可能就会导致飞弹偏离原有的目标。”。

“我倒不这么认为,慢下来再一次变轨,就像那位同志说的那样,可以打乱敌方对飞弹的轨道计算,也可以修正前面飞弹的误差,这样反而能提高精准度。”,这个时候又有一人道。

听完那人所说,罗教授想了想站了起来:“刚刚这位同志虽然说的不错,但飞弹轨迹都是提前算好的,如果中途改变的话,就要重新计算,在短时间内,我们根本就无法得到结果,有计算机也不行。”。

这个时候又有人插嘴道:“我支持罗教授的说法,再者就算计算机算力足够,但飞弹的飞行轨迹、速度,都需要相关传感器,进行测量,

但据我所知,现在的传感器精准度不够,用在飞弹上也有局限性,无线信号传送也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些都是问题。”。

众多专家你一句我一句,商讨着在飞弹上可实现性,有时还会争吵上两句,不过这都很正常。

这一商量就好几天,这才有了一个大致的方案结果。

这倒不是一两个想法就难住了众人,主要是李枭对未来飞弹的想法有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