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外滩(2 / 2)

一边笑还一边学着王芳说话。

老汉听了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哟呵,小姑娘讲搿申城闲话真额标准,一听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嘞!老老头也勿坑侬伲,拨我三块洋钿就好嘞,要是勒江浪吃饭额话,还要加两块洋钿”。

听老汉这么说,李枭扭头看向了王芳,这话有点太标准了,他只听懂了一个大概。

王芳笑着解释了解释,李枭几人这才明白,他们一共7个人,3块钱也不算多,算下来一个也不到5毛钱,吃饭的话要加2块钱。

“那侬着有啥饭啦?”,李枭想了想问道,在船上吃饭,这个他是真没吃过。

“清蒸白鱼、油爆虾、豆腐鱼头汤、红烧杂鱼、炒青菜,要吃啥帮侬烧啥,侪是家常菜,保证侬吃饱!”。

这一句话倒是不用王芳翻译,李枭能听懂,本来他刚想答应,也尝试一下,不过王芳在它耳边嘀咕了几句,就拒绝道:“饭么就勿吃嘞,侬带我们去荡荡呀!”。

见李枭绝句,船家倒也不失望,连忙招呼几人上船。

船虽然不大,但坐下他们几个人绰绰有余,等到他们都坐稳后,船只就离开了码头。

从外滩上看黄浦江一个风景,在船上看外滩又有不同的感受。

一边划船,老汉还一边给几人介绍着外滩、十六铺码头的一些历史,这让李彤和两个小家伙听的很是认真。

李枭也时不时插上一句话,问上一两句。

老汉讲的也就更起劲了,从外滩、十六铺码头由来,再到杜月笙、黄金荣等一些名人的事迹,都讲了一个遍。

一听李枭就知道,这老汉绝对是土生土长的申城人。

在交谈声中,船只也在老汉几人的划动下,远离了外滩的那一排风格各异的建筑,到了浦东,虽然两边距离不远。

但两边的景色完全不同。

一边是“高楼大厦”、繁华的码头,另一边则是一片田野,在河边上则是有着许多屋子,错落有致的建在河的两旁,加上那袅袅炊烟,很有生活气息。

谁又能想到,这里在几十年后会是一片高楼大厦,要不是李枭是从后世来的。

他也不敢相信。

“嫂子,那地种是什么?怎么冬天还长东西。”,看着地里出苗的小麦,李彤有些疑惑道。

“那是冬小麦。”。

“冬小麦?这里冬天也能长粮食吗?”,李彤眼睛都不由瞪大了些,脸上还有些不敢相信。

在她的认知里,2月份地里是长不出东西来的。

“侬看看侬,就是个城里人,从来没种过地,侬你讲哦,在侬们申城,已到了冬天就忙着种冬小麦啦,冬小麦老神奇的嘞!一点都不怕冷,冷的时候它就慢慢长,一暖和起来就长的快了……”。

这一次老汉没在用纯粹的申城话,不用翻译李彤也能够听懂,这也让李彤长了见识。

从10点多开始一直到12点,几人这才又踏上了陆地。

玩了一上午几人肚子都饿了,索性就去附近的商业街去逛了逛,虽然今天不是休息日,但商业街挨着外滩,人已经很多。

这才几人没有再去吃大饭店,而是在王芳的带领下, 找一些老的小吃店吃起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别看小吃店小,但做出的味道可一点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