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降者(2 / 2)

小桃不依不饶,周桐拗不过,只好带着她,与陈嬷嬷、老王再次前往牢房。

到了牢房,周桐支开值守的士兵与衙役,让老王带着他们去前院吃东西,自己帮忙看守。

众人对周桐的体贴十分感激,千恩万谢后离开。

周桐带着小桃和陈嬷嬷走进牢房深处,小桃捏着鼻子,嫌弃地说道:“这味儿可真难闻。”

陈嬷嬷站定在栅栏前,神色瞬间变得冷漠,眼神中透着一股让人胆寒的压迫感。

她开口说起金语,声音低沉而有力。最壮实的金人老者浑身一震,慌忙以头抢地回话,溃烂的膝盖在石板上蹭出血痕。

少年突然扑上前拽住陈嬷嬷衣角哭喊,被同伴死死捂住嘴拖回去。

陈嬷嬷与金人们交谈了好一会儿,才转身对周桐说道:“他们来自斡勒部,本是草原上的牧民,并不愿参战,是被强征入伍的。

他们没有参与过屠杀,战败后逃亡,因不愿与其他金军一同屠戮百姓,与同伴发生口角,这才脱离队伍,想向咱们投降。

一路逃亡,去过好几个城池投降,却都被当作敌军射杀,还被追击,死了几十人。”

小桃突然插嘴:\"那个腿烂掉的老头,伤口有箭伤又有刀伤。\"

周桐蹲下身,果然看见老者裤管下交错的新旧伤痕。最深的刀口已经溃烂发黑,边缘却整齐——分明是自残的痕迹。

\"问他们为何自伤。\"周桐低声道。

陈嬷嬷与金人又一番交谈,面色渐缓:\"他们说部族以鹿为图腾,见到孕妇幼儿不举刀。那日他们在松林里..........有人宁肯自残也不肯杀抱孩子的妇人。\"

火把\"噼啪\"爆了个火星。周桐想起挂在树梢的红肚兜,喉头突然发紧。

少年金人挣脱束缚,从怀里掏出个脏兮兮的布包——里面是半块硬如石头的麦饼,边缘还留着细小的牙印,显然是想证明什么。

周桐看向陈嬷嬷:“嬷嬷,他们说的,你信吗?”

陈嬷嬷微微躬身,说道:“老身只是如实翻译,信与不信,全凭少爷您自己定夺。”

周桐沉思片刻,对陈嬷嬷说:“你转告他们,先老实待着,等我从临山县回来,再做处置。”

陈嬷嬷将周桐的话翻译过去,金人们纷纷点头。

这时,那个年轻的金人少年突然开口:“大人,我们还有一部分人走散了,可能在您要去的临山县附近,还望大人小心。”(金语)

陈嬷嬷将少年的话转述给周桐,周桐闻言,点头表示知晓,又对陈嬷嬷说:“告诉他们,过会会给他们送些吃食过来。”

金人们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纷纷用金语道谢。

恰在此时,张小乙带着一众守卫回来换岗。

周桐对张小乙说道:“小乙,过会儿给他们些吃的,明日多叫些人,把他们送去军营牢房。牢房打扫干净些,顺带找个医师给他们简单处理下伤口,吃食先不必太好,饿不死就行。这些人对我们说不定有用。” 张小乙点头表示知道了。

小桃跟在周桐身后,一脸不解,却也没多问。

等他们四人离开了牢房。小桃忍不住问道:“少爷,为啥留着这些金人?一刀杀了,岂不干净利落?”

周桐停下脚步,摇了摇头,“我也在琢磨,说来你们别不信,我的直觉告诉我,留着他们或许还有用处。”

他叹了口气,目光在陈嬷嬷、老王和小桃三人脸上逐一扫过:“留着他们,终究是冒风险的。我也说不准日后会不会生出事端,就劳烦你们多留个心眼 —— 若他们有任何异动,不必请示,直接处置便是。”

他声音低沉,“咱们既要留一线生机,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老王按了按腰间的短刀,刀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少爷放心,要是他们敢乱来,三息就够。\"

陈嬷嬷郑重地点头,银发在火光下微微颤动:“老身明白。”

小桃吐了吐舌头,刚要开口,见陈嬷嬷转头看过来,立刻乖乖闭了嘴。

“行了,别绷着一张脸。” 周桐突然笑了,拍了拍小桃的肩膀,“今晚难得能睡个安稳觉,别让金人的事儿坏了兴致。”

小桃突然拽住他袖子:\"少爷!\"她竖起三根手指晃了晃,\"三天了!整整三天没听书了!\"

陈嬷嬷眼疾手快又拧住她一只耳朵:\"小丫头片子大半夜的嚎什么?\"边说边拖着小姑娘往前走,\"少爷明日说不准还要去临山县,哪有闲工夫......\"

\"轻点儿嬷嬷!\"周桐小跑着追上去,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别扭成猪耳朵了!\"

小桃被扯得歪着头,却还在不屈不挠地挣扎:\"那说半段!就半段!白蛇传上次说到......\"

小院的灯火在转角亮起时,小桃已经挣脱陈嬷嬷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在前头。门轴转动的吱呀声中,徐巧提着灯笼迎出来,鬓角还沾着厨房的烟火气。

老王慢悠悠跟在最后,忽然回头望了眼牢房方向。夜风吹动他花白的鬓角,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与牢房里隐约的咳嗽声混在一起,消散在桃城温暖的春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