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权臣(2 / 2)

"枢纽

",深受李成桂的信任。

正因如此,相比较身旁大气也不敢喘的袍泽们,他更加清楚明国皇室内部的情况,也知晓大明皇帝朱元璋对于

"太子

"朱标给予何等的重视。

或许正是给予此等原因,那大明皇帝朱元璋方才不满,他们高丽王朝没有第一时间派遣朝臣,吊唁同样因病而逝的

"太子妃

"吕氏,继而派人前来兴师问罪。

"哼,简直是无稽之谈..

"

"我高丽离那明国京师足有数千里之遥,本官如何能够知晓那太子妃吕氏突然病逝?

"闻言,李成桂便是不满的嚷嚷起来,但眼眸深处的凝重和戒备之色,却是渐渐消散。

或许此事真的像眼前的心腹所说一样,明国皇帝突然派遣使臣向他

"问罪

",仅仅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传我的令,即刻派遣使团赶赴明国京师吊唁。

"发了一顿牢骚过后,大权在握的李成桂便是毫不犹豫的朝着眼前的心腹们吩咐道。

虽说自信凭借着手中的权利,能够顺理成章的逼迫那早已如同傀儡的高丽国君

"禅让

",并保障权利的和平过渡,但大明的态度依旧至关重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毕竟早在洪武二十三年,便有几名忠于高丽王朝的

"死忠

",借着前往大明

"恭贺

"新年的由头,向大明皇帝朱元璋弹劾他

"独领权纲

",并且抨击他仕途篡国夺权的野心。

迄今为止,这几名官员还待在明国的鸿胪寺,受到明国皇帝的庇佑。

"还请侍中放心,下官已是安排妥当了。

"迫不及待的点了点头之后,常年作为高丽使臣的赵胖便起身回禀道,神色颇为兴奋。

为了能够让李成桂顺理成章的

"篡权夺国

",他这两年可是没少在大明京师

"慷慨激昂

",抨击高丽王室昏庸无愧,国民苦不堪言,并着重强调李成桂对于大明的敬畏之心。

现如今,他只需要等到眼前的李成桂接受

"禅让

",改朝换代,便可凭借着无人能够比拟的

"从龙之功

",成为这新朝的开国重臣。

"嗯,你办事,我放心。

"

欣慰的点了点头之后,李成桂又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一众身材魁梧的武将,眼神冰冷的吩咐道:

"这段时日,尔等要尽快扩张疆域,最好是能够将那些女真人尽数赶到鸭绿江和图们江对岸。

"

"否则一旦改朝换代,便不好随便动兵了。

"

如今他虽是大权在握,但名义上依旧是

"高丽

"的臣子,即便大明不满麾下军将们在边疆扩张疆域的行为,也可尽数推到高丽王室的头上。

但等到他

"改朝换代

"之后,却是不好贸然与大明发生摩擦了。

"侍中放心,末将等已是下令,要求麾下儿郎们务必赶在七月前,将那些女真鞑子尽数赶到江畔对岸。

"

少许的沉默过后,人满为患的官厅中便是响起了铿锵有力的呼喝声,随即便是一阵放荡戏谑的狞笑声响起。

依着他们的计划,这七月便是彻底

"推翻

"高丽王朝,拥立李成桂为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