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 / 2)

想了想只好厚着脸皮说:“禀告大老爷,属下不擅文牍公案所长在于谋议赞划、临机处事吾乃天生郭奉孝,实非种田荀文若也。”

陈知县本意是敲打李佑不要太得意忘形,毕竟是黄师爷力荐、自己提拔的人,怕他小人得志出了丑,那样自己也没脸面。见李佑给自己脸上贴金,便冷冷一笑,“好个谋议赞划本官有桩无头绪的事情,你且谋划一番。”

出难题了,李佑硬着头皮请道:“请大老爷明示。”

“本官欲造福一方,重修虚河塘堰,所算需费银八万两。赖朝中诸公相扶,减免今秋钱粮三万,尚缺五万,看小子你如何给本官谋划”

这虚河是虚江县境内一条主要河流,从太湖发源流入吴淞江,乃是水航要道。甲申之变以来,水利年久失修,时常洪涝。但逢雨季,太湖水漫延而下,淤积堵塞,水灌诸乡。陈知县上任以来,和黄师爷谋划兴修水利,若成了这将是一项大政绩,上司考核很是有利。

治理的办法有二,疏通淤积河道或者建造堤坝护住河岸。但疏通淤积河道涉及到百姓豪绅在历年洪水退后所圈占的圩田,吃进去的肉谁肯吐出来清退圩田是一桩天大的吃力事情,所以在黄师爷建议下,选择了花费更大的修石塘堤坝这个办法。

若二十里石塘堤坝能修下来,保几十年平安,陈知县的大名在这虚江县不千古流芳也得百年不朽了。

上月陈知县便上奏,要求减免本县钱粮以兴水利。近日户部批复回来,只许减免今秋钱粮三万两,这样预计还缺五万两白银。

这不是小数目,陈知县为自己的政绩工程前景发愁了。正好此时李佑撞上枪口,便顺手拿来为难李佑。

第一集 初来乍到 第14章 照猫画虎筹银策

李佑一听,就明白了为何黄师爷殷勤招待那户部的王郎中了。

王郎中又吃又拿又嫖的,才给减免三万李佑想着什么随便说道:“塘堰兴修,辅以沟渠,沿河土地既免洪涝之害,又增灌溉之利,每亩可收助工银五分修水利。”

陈知县正气凛然说:“你就这等见识耶另立名目,苛捐杂税,虐害于民,此所不取也”心里算计道,每亩五分就算收个几万亩也才二三千两,杯水车薪,徒坏官声,还不如不收。

“可有慈善大户捐银助工”李佑问道。

“应者寥寥,区区数千银。”

李佑咬牙,使出后世人人所知的终极武器,对曰:“虚河西通太湖、东联姑苏,北达常熟,每日过往舟楫何止千数。如今水流肆意,河道不畅,通行多有不便,怨声载于道也。靡费银两兴修水利,湖水顺流而下,事后来往货船、航船皆能省时省力,尽受其便。得此好处,岂能白饶修好河道,县尊可在河内建港设关,凡货船、航船皆收修河钱。”

陈知县心头大亮,这倒是个办法,这李佑倒也不是除了诗词一无是处,有几分偏才。

“以每大船收五十文例,一日二百船计,一年可得三千贯。其中货船货物动辄数百两,若多收货船过河钱,每年当至五千贯以上。有此出息,县府之内应有富户乐出此银,合股兴修,每年按股分钱,县衙或许也可分得千贯。”

“诸大户投银钱四五万,一年得二三千贯,获利不足一成,怕这商家瞧不上。”

李佑继续分析道:“设水关而坐地收银,既无江湖之险又无奔波之苦,安心坐等银钱,即便有六七分利也必有人愿意我县田地,一亩买价十几两。租给佃户种植,一年收入不过一两,尚且趋之若鹜。若仍嫌少,可把县衙得利让出去,凑一成利之数,招徕富户。”

“你且下去,待我与黄先生计议此事。”陈知县早忘了敲打李佑的目的了,摆摆手让李佑出去。

李佑出得门来长喘一口气,再次擦汗,侥幸过关了。贷款修路、坚持收费一百年不动摇的办法,在后世那可是人人皆知,照猫画虎而已。幸亏虚江县这段河道乃是十分繁忙的航道,不然他也无法可想了。

又感慨真是风头太盛遭人忌,也不知无冤无仇的,这严秀才寻他的不是作甚严秀才不但有功名在身,家里更是佃户成千田亩过万的超级大地主,有财有势,端的吓人。但愿他这次上书只是一时愤激,不要没完没了。

黄师爷听闻后对陈知县道:“妙哉,以此数月集款,秋收后征发全县民役,人数不足募集邻县游工,来年即可完工。设河关收钱,朝野或有是非争议,当无大碍,毕竟不耗民力修的二十里石塘,保县境数十年平安,善莫大焉。”

黄昏时刻,李佑回住所。为什么又是黄昏当小吏坐班,规矩就是太阳出来上班,太阳落下下班,没事不得随便出县衙,这点比不得衙役快活,只是没有风吹日晒的苦处而已。虽然枯燥无聊到一份邸报能看五十遍,但为了每个月二两银子一石大米养小姑娘,未来还得养娘子,李佑忍了。

门口有个人影探头探脑,李佑大喝:“何人在此”

却是一个十六七岁,带着几分稚嫩气的清秀少年,他迎上来便要给李佑磕头:“叔爷爷安好”

原来是你李佑认出了来人,是他同族之人,名唤李正。这李正虽然只比李佑小一岁,但却足足低了两辈,管李佑叫叔爷爷的。平常说说笑笑,关系融洽。

按礼节,许久不见得爷字级别长辈,要磕头行礼。李正异常缓慢的弯腰屈膝下去,充分给了李佑扶住的时机。

李佑笑眯眯的不动。

李正仰着头苦脸道:“小叔爷我今日穿了新衣,脏了可惜,不如寄下这一跪罢。”

李佑哈哈一笑,“你已经欠我二十三个了,有朝一日让你跪个痛快。”

领了李正进家门,婢女小竹迎上来在李佑耳边嘀嘀咕咕:“这人好无赖,胡说八道说他是你孙子,谎话都说不周全。他在门外鬼鬼祟祟,呆了一个下午都不走,奴家可紧张呢,都不敢出门了,把门拴得紧紧的”

李正无奈对小姑娘道:“我真的是你家老爷的孙子不,侄孙”

李佑道:“饿了,一起先吃晚饭。”

小竹呀的叫起来,多了一张嘴,饭菜做得不够,又跑进厨房煮饭去了。

趁这功夫,李佑问李正道:“乖孙儿所为何来”

李正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