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7(2 / 2)

晏俊咬牙答道:“本官确实不知细情”他咬住牙关坚决不认,李佑又能则样还能上刑不成

李佑点点头,深深地看着晏尚书道:“好,本官问完了,晏司徒确不知情。”

晏尚书与李佑面对而立,被李大人的目光注视的有些发虚。

随即李佑走到丁运使面前,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并长长的叹息一声。

众人也同情的看了看丁运使,李大人找出了让你保命并办成铁案、不会被人翻案的法子,奈何贵方人物不给力

其后李佑转身至宝座前,正式向天子奏报:“臣检校右佥都御使李佑,奉命审理两淮余盐一案,现已查得如下:既然户部不知,那案犯丁某便是欺瞒朝廷,贪财枉法,以私盐入罪按律当斩,并抄没家产入公库”

君前无戏言,丁某这条命完了殿中廷臣齐齐想道。而且马上就是十月,连个秋后待决的缓冲时间都没剩多少,几乎就是斩立决

“既然户部不知,那案犯丁某便是欺瞒朝廷”这句也让很多人感到刺耳。而丁运使跪在殿门处,一时间面如死灰,身子摇摇晃晃,估计还要株连家人活受罪,这才是最惨的。

李佑继续奏道:“但念及盐课功绩,以及先首辅文正公体面,可议功、议故、议贵。故请圣主施仁慈之心,免其全家祸事,只论罪一人,不必株连。伏惟圣裁。”

这比一开始曾提出的“男丁充军戍边,女眷入教坊司”可是厚道的多,在以株连写进律法的时代里,犯了大罪不连累家人,确实也是恩典了。

为了这个恩典,李大人居然连扶持幼主的已故老首辅都搬了出来,也亏他挖空心思能想得到,不愧是精研大明律的法律专家。

至此李大人在廷臣中的形象忽然有了一点转变,虽然此人平时与政敌争斗时刻薄了点,不太与人为善的样子,但在关键时刻似乎还是有底线啊。

其实很多人都想到了如何求情,无非就是这些要点。但一是有顾虑,二是说话顺序不优先。

李佑却借了主审奏报便利,最先说了出来,同时他与徐首辅、丁前运使都不和,替丁前运使求情不会被认为偏袒,没有包庇的嫌疑。

至此李佥宪的奏报还没有结束,“此案固然丁某罪大,但南京方面也甚为可疑,案犯丁某与杨某数次检举南京有司。虽有圣裁曰另遣钦差去南京查问,不归作一案。但臣以为在南京方面查问明白之前,丁某不可处刑。”

又扯到南京,关于此事得到过无数叮嘱的景和天子失言道:“为何”

“若南京查有所获,丁某须作人证对照,若丁某伏法,便死无对证故丁某暂不可处刑,须得等到南京定案为止”

若不是害怕君前失仪,许多人都想要喝彩一声“好”

好在哪里一是拖延了行刑时间,避免了斩立决,有拖延就有变化,有拖延就有机会。例如万一期间皇后生了个小太子要大赦

二是将丁运使的命和南京方面绑在一起了。皇家要轻放南京方面,那是瞎子也看得出来的,但断然没有最后南京方面勋贵和太监轻拿轻放,丁运使却砍了脑袋的道理。

若是“查不出”南京方面的问题,丁运使就可以顺势拘押不动,若查出了问题,就要分担丁运使的罪责,丁运使或许还可以改判。

想到这些不难,但能在几个呼吸时间内,迅速想到这些关键要点,真是人才啊。

犯了大罪的丁运使该不该死先不提,但人人都知道那丁运使与李大人不和,在扬州也没少闹过,而且李大人平常看起来也不算什么厚道人物。结果在这个时候,反倒是李大人古道热肠,绞尽脑汁的出力去救丁运使老命。

而某尚书平时以大度示人,丁运使也勉强算他同党之人,但与李佑却形成了强烈对比。

如果没这个对比,众人或许可以理解他的为难,但有了李佑的对比,十分显出他自私凉薄来,有点让人不齿。

被李佑当做活生生反面例子的晏尚书脸色难看,心底越来越沉。

被李佑坑害入狱、身陷囹圄的丁运使看到在殿中为自己竭尽全力、奔走请命的李佑,顿生精神错乱之感,这个世界当真是荒谬绝伦

丁大人大彻大悟的想道,若今次侥幸不死,还是出家算了。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491章 操纵内阁的大能

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深深的迷惑了。李佑今天的目的到底是挑拨徐彭二阁老关系呢,还是打击晏尚书入阁希望亦或是故意借机来卖弄自己厚道内涵,营造出外表冷酷无情、内心宅心仁厚新形象

大概是一箭三雕罢过了今天,李佑在朝臣心中的人品指数只怕要暴涨。

今日之前,入阁大热门晏尚书几无对手,连袁阁老考虑的都只是如何成为次辅,对于阻止晏尚书入阁没有什么主意。

结果同样的事情在李佑手里,简直如同摧枯拉朽,几个回合下来,晏尚书的强大根基崩溃分裂,在廷臣中的人气也已降到最低点。

不同等到廷推结果,袁阁老就可以断定,晏尚书这次没戏了

景和天子稳居宝座,听李佥宪向自己进奏完毕,本想说几句什么,但却发现说无可说。

在方才的审案过程中,这李佑从律法到人情,起起伏伏的几乎将所有道理都穷尽了,比他所能想到的更透彻,比他想到的更深刻,他还能再说些什么也只能点头说:“准奏”

李佑立刻对答道:“陛下圣明臣领旨”

初亲政的天子不禁感慨,这便是君王垂拱而治的含义坐在这里的意义就是说出这两个字轻松是轻松了,好评也有好评

至此廷鞫告一段落,不过朝臣忽然感到,结果好像没什么变化。那三名案犯仍然继续天牢里住着,和之前状态没有区别,只是名义上被判刑了而已。

既然廷鞫结束,下面紧接着就是廷推新大学士,这次划出的范围是阁臣、九卿、部院三品以上、掌科掌道,此外天子还召来了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和侍班翰林。因而李佑没有资格上殿参与,只能离开。

李佑向天子请辞后,向殿外行去,路过晏尚书身边,彼此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