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 / 2)

柳蔚虹摇摇头。

“这里太窄,也太乱了,交通更不方便。老城区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她叹息一声:“不要三年,市政府就会出面规划几个真正规范的批发市场,顾客会被分流,到时候要么这些老板搬到那些大市场去做生意,要么死守在这里吃老本。亏倒是亏不了,想发大财,却是不能。”

“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荣添随着柳蔚虹的说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但他还是想弄清楚,这小姑娘东拉西扯的,真正的目的在哪里

柳蔚虹看着他灿然一笑。

“我是想告诉你,带货不是长久之计,你的能耐也不止是当个小老板那么次。只要你和我合作,我会让你真真正正的发大财,成为”

“成为站在所有这些商人之上,不不不,成为站在华夏国商界顶端的大人物”

“你说够了没有”

李荣添觉得自己是碰上了个疯子,虽然这个疯子长得还蛮可爱的,但她的的确确就是个疯子

他李荣添站在商界顶端的大人物

太可笑了吧,他自己都没想过

“要发疯回家疯去,我没时间陪你玩”他挥了挥手,正准备转身走人,柳蔚虹却递给他一个小本子。

李荣添眉头一皱,接过那本子一看,竟是本崭新的存折。

“这是我借你的本金,三十五万。”柳蔚虹平静地注视着他,像是在说“三十五块”那么稀松平常。

034:大生意

日近中午,少年阿球双手插在破牛仔裤的裤兜里,吹着口哨晃晃悠悠往“荣记”走。

阿球并不是他的大名。他的大名叫何耀波,很响亮的名字。可惜家里从小就被大人“阿球阿球”的叫,连带着认识他的人全叫他阿球了,就没几个人知道他这大名。在南方省方言里,“波”就是“球”,市井百姓以此为名的极多,不过是取其圆通顺达之意。

阿球是李荣添当小混混时的“小弟”,算是关系很硬的死党。后来李荣添洗手上岸,他也跟着退出不干了。平时他就帮着家里人摆个夜市摊子,每天中午过来“荣记”一趟,和李荣添一块去乡下收购鱼皮。

远远的,他看到李荣添坐在“荣记”的摊子后靠着墙头发呆,直勾勾地看着手里的一个小本子,神情恍惚。

“添哥,在干嘛呢”

阿球比李荣添小半岁,可是两人之间的交往一直以李荣添为主,他自觉屈居老二,叫李荣添“添哥”是叫惯了的。

奇怪,很少看到添哥露出这种表情啊。别看添哥年纪不大,平时看着也和气,其实为人极有主见,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干脆利落,怎么今天

李荣添被阿球从沉思中惊醒,他抬起头来看了阿球一眼,突然说:“哎,阿球,你扇我一巴掌。”

“添哥,你发烧啦说什么胡话”阿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添哥让自己打他

“叫你动手就动手,啰嗦这么多干什么”

李荣添很不耐烦地吼了他一声。

阿球习惯了凡事听李荣添拿主意,被李荣添吼了一嗓子,下意识一抖身子,还真的给了李荣添一巴掌

“哎哟”

阿球也是打惯了架的,手上有几把子蛮力。这一巴掌虽然并没出死力,却也打得李荣添脸颊发红,猛地蹦了起来。

“呃,呃,添哥对不住,我不是有意打痛你的”

阿球傻眼了,自己干嘛打那么狠照李荣添的爆脾气,肯定会给自己回上一拳

“打痛了好,打痛了好”

出乎阿球的意料,李荣添居然哈哈大笑着拍打着他的肩膀,脸上的笑容比大中午的太阳还耀眼。

“阿球,我不是在发梦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什么跟什么啊阿球莫名其妙地看着李荣添又笑又跳,还不住地挥舞着手上那个褐色的小本子,吞了吞口水,决定问个比较安全的话题。

“添哥,时间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去乡下了”他们要骑着单车到南都市的乡下去收购第二天用的鱼皮,一来一回要四五个小时呢。现在不出发,就不能赶在天黑前回来了。

“还去什么乡下”李荣添很豪气地一挥手,又抓住了阿球的肩膀:“我不摆鱼皮摊了,做大生意”

大生意

阿球想起添哥的本家叔叔,恍然大悟,自以为想通了李荣添怪异表现的根源所在。是了,前些日子隐约听添哥说,他在替他叔叔“带货”,比做小吃摊好赚。添哥如此高兴,是因为这件事吧

“哦,添哥,你是打算专心做香烟生意了”阿球试探着问道。

“不”

阿球又一次意外了。添哥不做香烟,那

“香烟生意算什么我们要做更大的,做家电电视机,电冰箱这才是大生意”李荣添显得很兴奋。

阿球大吃一惊。

“啊添哥,这些好赚是好赚,可要大本钱呢”

他也听说从香都市那边往内陆带这些大家伙,尤其是外国名牌的,很是赚钱。可也得有本钱啊在这个时候,一台电视机就要几千块,而普通家庭一个月的收入顶多一两百。几千块一台,进货少了也生意也做不大。况且,这东西还不好出手人家花得起钱买电视机的人,哪里会信得过一个小混混,不怕买了水货人家都要去大商场买货的

阿球不是普通的少年,打小在街面上混大的,这些道理他是门儿清。按理说,添哥比自己更精明十倍,他能想不到

李荣添知道阿球在想什么。他把一只抓在手里的小本子拍了拍,呵呵笑道:“阿球,不怕。本钱,我有了。接货的门道,也有人解决。我们只要负责把东西从香都带过来,就能赚大钱”

李荣添做了一段时间的“带货”买卖,当然知道“带”家电是最赚钱的,也是上头的人默许的。

当时华夏国国内的经营环境,对外国商品的控制很严,刚刚崛起的电器销售商们想要从正规途径买进国外品牌家电,可能性基本为零。

可是偏偏此时国内对于这些家电的生产力也极差,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尤其像南方省这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老百姓就喜欢买外国货。

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货源的稀缺,那么各种灰色经济的潜滋暗长便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

在香都与南方省连接的口岸,很多人以探亲为名频繁进出,携带进口电器入境。国家本身,也有合法的收购站,专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