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婆子回到秦家,马上就被秦老夫人召到屋里来。
当秦老夫人和孙氏听了石婆子转述她在陆家见到芳菲的种种情况后,沉默了一小会。秦老夫人先让石婆子退下,对孙氏说:“你真想把七丫头接回来”
“老祖宗,七丫头进了官家闺学,这里头的利害,您可比我清楚啊”
孙氏看秦老夫人对于芳菲这事还很犹豫,禁不住有点急了。刚刚不是才跟她说了把七丫头接回来的好处嘛,老祖宗这么精干的一个人,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
孙氏娘家弟弟上月生了个小子。忙着接管家务的孙氏,直到前天才抽出时间回娘家去看看小侄儿,顺便跟她那几个嫂子弟妹聚一聚。
秦家除了芳菲死去的父亲是秀才之外,其他人都是白身。在这一点上孙家却强得多,孙氏的几个兄弟全是秀才,二弟还在在衙门当小吏。正因孙家家世良好,孙氏在秦家的底气也足,只为自己不是长媳才一直低调做人罢了。
她看望了小侄子后,娘家人留她用饭,在席间便听二弟媳说起了芳菲的事情她八岁的女儿孙宜贞也好不容易转托了无数关系进了这官家闺学,今年才入的学。
当时她几个嫂子弟媳都羡慕得不得了。二弟媳说:“哎呀,你们家这位七小姐一定极为出众,不然怎么就那么招知府夫人喜欢呢我听我家姑娘上学回来说,知府的千金龚小姐,和她表妹孟小姐,对你家七小姐好得不得了,日日拉她在身边坐着的。我跟宜贞说了,咱和七小姐也是亲戚,让她过去陪七小姐坐坐,她老是害羞姑奶奶,我还想改天请你家七小姐来家里坐坐,和宜贞私下熟悉熟悉,在闺学里也有个照应”
那边二弟媳还在絮絮叨叨说着,这边厢孙氏心中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别人还在问她:“这么说来,姑奶奶你家芳英也到了该识字的年纪了,是不是”
外人并不清楚芳菲被变相赶出秦家的事,以为芳菲进了闺学,便也有可能提携其他姐妹入学。
孙氏当然不会露出口风,按捺下心中惊诧,故意做出不在意的样子说:“芳英身子弱,家里老祖宗说让她养好了身子再去。”她没把话说死,以后不管芳英能不能借光进闺学,她都有个说法。
一回到秦家,孙氏马上就谋划开了。为求稳妥,她又特意让人去打探一番,确定芳菲真的进了闺学,她便想着要把芳菲接回秦家来。
孙氏的想法,秦老夫人并非不能理解。恰恰相反,她掌管了内宅几十年家务,和城里大大小小的财主商户人家都有来往,当然明白其中的好处。
芳菲这一辈人,除了已经隔房出嫁的大小姐芳蕊、二小姐芳菡,其他从三小姐芳苓以下的十几个女孩儿,都还没议亲。要是能傍上芳菲的关系,去闺学里读读书,那说亲的时候秦家女孩儿底气就足了。
从官家闺学里出来的女孩儿,当然在妇容妇德妇功这些方面比别人强最起码世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谁不想娶个有教养的媳妇呢退一步说,就算挤不进闺学,能跟着芳菲和官家千金们交往,也多了在外头露面的机会,很有可能被哪家的太太看上便叫人来说亲了。
再退一步,即使进不了闺学、结交不了官家小姐、也没被官太太看中只要他日芳菲能进入这个交际圈子,认识一些官宦人家。就能帮着把这些姐妹给“推销”出去。
孙氏可是有女儿的人,自然想给女儿说门好亲事,自己也享享女婿的福。
这些,秦老夫人都明白她只是放不下心结,生怕芳菲真是扫把星,把她找回来会克了自己和家人
“让我再想想吧。”
秦老夫人疲倦的闭上了眼睛。孙氏不甘的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好容易忍住了,只在心中暗暗腹诽。
这个老糊涂
正文第二十四章:先生
“姑娘,今天可比往日冷得多了。穿这件织锦棉褂子好不好”
春雨把新挑出来的冬衣拿到芳菲面前,芳菲伸手捻了捻衣裳的厚薄,便点头同意。
“行,就穿这个吧。”
芳菲对于穿戴并不太讲究,只要得体舒适就行。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穿冬衣的时候了日子过得真快啊,她到闺学上课已经一个月了。
人际关系且不去说它,单单这些课程,就已经足以让芳菲费尽心力了。虽说在闺学上课的都是些十来岁的小女孩子,对于芳菲而言那些课程可比她在大学里学的都要难她上辈子哪拿过针线啊凭着这身体原主的模糊记忆,芳菲私底下摸索了很久,才勉强掌握了些针线功夫,没有在刺绣课上露怯。其他的抚琴、书画等课程,也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惠如和洁雅也没想到,这个人品出众的小妹妹居然会在这些方面表现平平。芳菲明知自己的水平还敢去闺学,自然也是想好了说辞的。她把自己凄凉的身世一说,又说自己从小病弱,日子都在病榻上度过,根本就没学过这些东西。
二人越发觉得她惹人怜惜,反过来安慰她说女孩儿只要品德好,其他的东西都属次要,略略学一些就行了。
春雨伺候芳菲穿戴整齐,又把一个暖得恰到好处的小手炉套好套子送到芳菲怀里。
芳菲先到何氏房里请了安,陪何氏用了早饭,才带上春雨往闺学里去了。
这官家闺学设在阳城府衙附近的一处幽静院子里,也是官家产业,环境清雅。
果然今儿天气一变,大家就都穿上了夹棉的冬衣。一大群家境良好的女孩子待在一起,彼此间自然会有争妍斗艳的心思。所以一到这换冬衣的时节,更是人人都迫不及待的穿着新装来上学了。
一屋子的红锦、紫缎、金绣花团锦簇,直要把人的眼睛给耀花了。
芳菲身上还有李氏的孝,就理直气壮的穿着素色衣裳。
照惯例,女孩们在上课前总要说说话,聊聊天。今天大家穿戴一新,话题当然就一直围绕在她们的新衣上头了。
“秦妹妹,你的衣裳怎么都没绣花也太简陋了吧。”
说这话的姑娘叫邵棋瑛,今年十二岁。在闺学里,除了知府千金龚惠如之外,就数她家世好。邵家是阳城本地望族,读书人不少,邵棋瑛的亲伯父在京城都察院任御史,和惠如的父亲龚知府是平级。
所以往日在学里,邵棋瑛也是大家恭维奉承的对象。加上她本身姿容不错,家里又宠爱,便养成了傲慢骄矜的脾气。对于家世稍微差些的同窗,根本看都不看一眼。
自从芳菲入学,她就看芳菲不顺眼。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居然也混进闺学里,和自己成了同窗,这是她这种自命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她总是时不时要刺芳菲几句,明里暗里嘲讽芳菲根本不配来闺学读书。
芳菲就算说不上宰相肚里能撑船,也不会把这种小女孩的意气之举放在心上,根本不予理会。倒是惠如为芳菲抱不平,还时常把邵棋瑛的话顶了回去,由是邵棋瑛对芳菲更加记恨在心。今天邵棋瑛见惠如和洁雅还没来到,芳菲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便带着几个小姐妹过来找芳菲的麻烦。
芳菲听到邵棋瑛这么说,微微一笑抬起头看她:“邵姐姐,我穿什么衣裳,对你来说很重要么”
“你”邵棋瑛没想到芳菲会来这么一句。平时芳菲不搭理她,她还以为芳菲怕了她。
“我是看你可怜,才过来问问”邵棋瑛哼了一声,轻蔑的看着芳菲的衣裳:“穿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