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竞芳菲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2 / 2)

芳菲惊呼一声,立刻站起身来重新向王老先生行礼:“您就是临湖公本人妾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班门弄斧了”

“哪里哪里”王老先生将芳菲虚扶起来,由衷地感叹说:“如陆夫人这般才女,也是老夫生平仅见啊。能得陆夫人谬赞,老夫也不枉此行了。”

芳菲也不是神算子,能一下子算到这姓王的外地老人就是那位名扬天下的临湖先生。但他的名气真的很大,王族又是鉴州大族,芳菲只是本着捧一捧人家本家起码是老乡的原则来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

王谦,自士翰,别号临湖先生,因为他是江南鉴州人,便被人称为王鉴州或王临湖。他与宁川公缪天南同为同安学派代表人物,所作八股文天下闻名,是读书人考科举必看范文。

芳菲当年为了想替陆寒“摸题”,狠狠研究过当世许多程文大家的文章,王谦的文章当然也在其中。

“当初先帝曾赞临湖公天下才气,占去十之七八,这句圣谕可是家喻户晓,想不到能亲眼见到您”

拍马屁就不要怕肉麻。芳菲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她,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只看你说的好话有没有戳中他的要害

文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夸文章好,有才气,名声大。芳菲就使劲地往这方面夸王谦,何况王谦确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大儒

等知道芳菲是鹿城学政陆寒的妻子时,王谦又愣了一愣。

“原来是陆子昌的家眷。”王谦不自觉地点头微笑:“那就难怪了。”

这句话可以当成赞美来听吧芳菲有点拿不准。

后来才从王谦口中得知,他这回来鹿城,就是应了鹿城府学陆寒的邀请,来给鹿城府学的学子们讲学的。

芳菲听了以后没有多说什么,脑中却灵光闪动。这就是缪一风来和陆寒密探的,同安学派和陆寒的合作了吧

马上就要秋闱了,这种关键时刻能请到王谦这种举世闻名的程文名家来讲学,对府学的学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业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啊。

这么说来,对陆寒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吧。至于他们合作的详细情形,芳菲就不清楚了,也从没过问。

说了一会儿话,芳菲便带着明媗告辞了。虽然这儿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人,老的年过花甲,小的还不到十五,但她们两个女子也不该和外人相处太久。

等她们临走的时候,王公子将她们送到船边,忽然叫了一声“蔡家妹妹”。

“蔡家妹妹,往后你可要小心了”

王公子他单名一个荃字,殷殷叮嘱明媗。

明媗怪不好意思的,低头“嗯”了一声,双颊飞起两片淡淡的红云,转身跟在芳菲后面上了船板。留下王荃在后头呆呆的站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到陆家的船上,天色已近黄昏。

既然明媗没事了,那自然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看了晚上的点荷花灯再走。

果然,才刚刚入夜,翠湖的湖面上就逐一亮起了一盏盏彩灯。

每一艘小船和画舫上都燃起了各种造型的荷花灯。有华贵的、素雅的、精巧的,也有一些其他的牡丹灯、桂花灯等等,不一而足,将湖面点亮得如同天上银河一般璀璨。

等芳菲和明媗用过了简单的晚饭,轻轻撩起窗上的纱帘朝外看去,便看到有许多人往湖水里放纸灯。

这种纸灯都是由不宜进水的油纸叠成荷花形状,上面点着一根小小的蜡烛,里头往往是写了些放灯人的心愿。

西南传说,在六月十八这一天放了河灯,写在河灯上的心愿就能够达成。

也有少男少女把情诗写在河灯上,让河灯顺着水流飘向远方,期望着有缘人能够捡到当然这就纯粹是市井之间的游戏了,大户人家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如此“不知羞耻”的事情的。

王荃站在甲板上,看着满湖的河灯,也把写了自己一首新诗的荷花灯放了下去。

旁边的家丁只当少爷随大流放灯,却不知他真是写了一首情诗放了出去。

那惹人怜爱的小姑娘会捡到这盏灯吗

王荃有些自嘲的笑了她应该连船舱都出不去吧,哪有可能呢。

只是,这十三岁的少年,终于尝到了所谓“相思”的滋味。

正文第一百九十三章:秋闱

第一百九十三章:秋闱

八月,桂子飘香,三年一度的乡试又到了。

陆寒坐在府学公事房里翻看着学生的名册,一边看一边感慨不已。

三年前,还没参加乡试的自己只是个年未弱冠的小秀才。

可三年过去,他却已经是站在整个府城读书人最高处的学政大人。

“大人。”

楼训导又捧着厚厚一叠名册走进来。

“这是监生们的名单”

陆寒点头示意他放下,不自觉地伸手揉了揉眉心,缓解一下多日来连续工作的疲劳。

楼训导虽然比陆寒大好些岁数,但在这位顶头上司面前丝毫不敢拿大。

“大人太辛苦了。我让人打盆热水来给大人擦脸吧”

陆寒笑道:“行,那就麻烦你了。”

他确实相当辛苦,但身体上的劳累还比不过心理上的煎熬。

马上就要到考验这批学子在府学读书三年的成果了。

毫不讳言,在陆寒刚刚接手的时候,府学简直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学生们的学习风气极差,只想着讨好教授和训导,多多送礼,套取试题,甚至请枪手为自己写大考小考的文章,获得更高的名次。这样一来,便能争得那禀生的资格

陆寒先从人事下手,把米训导丘训导那些蠹虫清扫一空,又从各地县学调上来一批精兵强将,力图能将学生们的学风扭转过来。

其实,能考中秀才的学生,也不至于笨得太厉害。

只要有了正确的引导,加上自己的努力,总能出现几个学得特别出色的尖子。

八股文在后世被批评得一无是处,甚至成为一个贬义词,事实上是抹杀了八股文的正面意义。

相比起唐代的只看文采、宋代的清流空谈,明以后的八股文写作更规范,更针对时事,也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去思考国家大事。可以说,写得出好的八股文的学子,本身就是极有见识的政治人才。

陆寒用当初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加上请了许多名师来指导,还有在这两个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