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会不会太想当然了呢
芳菲明白姐妹们当然是真心为自己着想,自不会为此生气。
“各位姐姐,让我给你们说一个小故事吧”
她神秘地一笑,几人都觉得奇怪,这芳菲是要卖什么关子
蕙儿过来给众人添满茶水,又远远走开站到了亭子外面。芳菲端起茶抿了一口,斟酌了一下字句,便开口说:“从前呀,有两个卖鞋的货郎咱们就叫他们张三李四吧。”
“扑哧”惠如听芳菲说得有趣,忍不住笑出声来。芳菲挑了挑眉,继续往下说。
“他们挑着卖鞋的担子,到处卖鞋。有一天,他们特意要去远一点儿的地方卖鞋,就翻山越岭,找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村子。”
“然后,他们发现这村子里的人,居然都是不穿鞋的一问之下,原来这里的人不仅是现在不穿鞋,而且他们祖祖辈辈都不穿鞋”
“张三沮丧极了,自己这趟白跑了,这村子里根本就没有人需要买鞋嘛。张三一气之下,扭头就走了。”
“李四却欣喜若狂,天哪,整个村子的人都没穿鞋子,好几百人呢于是李四挨家挨户地去卖鞋,不停地告诉村子里的人穿上鞋子是多么的舒服,多么的惬意”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李四。后来李四想方设法给了村里的里正一些钱财,让里正和里正娘子都穿上鞋在村里走了一圈。之后,他再去找人卖鞋的时候,就有一两个村民肯买了到后来,肯买鞋子穿的村民越来越多,李四带来的鞋子很快就卖了出去。”
“过了一些日子,李四又到那村子里去了,这回他不仅是带了鞋子,还带了许多做鞋的布料、针头线脑什么的,卖给那些不舍得买鞋,而想要自己做鞋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再再后来,村里人就养成了什么东西都跟李四买的习惯”
芳菲说了一气,有点儿口渴了,停下来喝口茶看着她的这几位姐姐们。“这故事怎么样”
洁雅摇着头说:“不通不通男人家不穿鞋倒也罢了,哪有不穿鞋的女子你这故事编得离谱了”
“何止有不穿鞋的女子,不穿衣裳的女子,在后世也是一抓一大把的”芳菲心中暗笑。
不过她自然不会说出来,只说:“这就是个寓言嘛。”
“确是如此。”
端妍年纪最长,见识也最广,听了芳菲这故事,知道芳菲是在借故事来说商道。
端妍说:“妹妹所言极是。原来没人用,不一定就是他们不想用,或许是根本没想到要这么用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有必要用,是吗”
“对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芳菲连连点头。
这年头,商贾地位低,稍有地位的人家,尤其是书香世家,是不让子女谈及这些商贾之道的。
对此,芳菲嗤之以鼻。书香世家怎么了,读书人不用穿衣吃饭把做生意看得这样低,真是不知所谓。
端妍几人虽然是大家出身,但她们都不是那等拘泥矫情的女子,又都当着家管着银钱,哪里会真的避讳谈赚钱生财。芳菲也是知道姐妹们的性子,才敢和她们直说的,不然才不会自讨没趣呢。
“既然妹妹都想好了,那咱们就拭目以待吧”惠如呵呵笑道:“你那铺子的名儿起好了吗说给我听听,也好跟我那些亲戚姐妹宣扬一番,给你拉拉生意。”
“那我就先谢过姐姐了。可惜名儿我还没想呢,要不姐姐给我起个”芳菲看着惠如。
惠如忙摆手说:“我肚里没什么墨水,你和我一块儿读书长大的还不了解要是我起,就只会叫什么百草堂的俗名了。”
呃,百草堂芳菲想起上辈子学的某篇名家作品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表情不禁有些怪异
正文第二百六十四章:香草
第二百六十四章:香草
唔,超过12点几分钟了不过,这还是25号的第三更。今天补的三更已经搞定了,一共九千字,请大家验收。晚安
惠如一看芳菲犹豫的脸色,便笑道:“是吧,我起的名儿可是大俗的。”
其实芳菲才不是因为“百草堂”这名字俗气而迟疑,只是由于某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才会露出这种表情罢了但这也解释不清,幸好惠如也不介意。
端妍想了想,提议说:“不如就叫香草堂吧。”
芳菲眼睛一亮。这名字倒是简单又别致。
洁雅也赞同“香草堂”:“香草美人,有屈子遗风,既贴合这铺子卖的东西,也衬咱们芳菲姐姐起的好”
“唉怎么才一字之差,意境却离得这么远呢”
惠如故作无奈地重重叹了一口气,又惹起几人的一片轻笑声。
芳菲当即便决定把新铺子叫“香草堂”。惠如和洁雅起哄说,可得给端妍姐姐润笔费才行,起个好名儿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呢
“没问题,”芳菲干脆得很:“等我铺子一开张,姐姐们看中了什么,只管往家里搬好了。”
端妍没好气地摇摇头:“你们呀,这下可不仅仅是破落户,简直是女光棍”在端妍说来,这就是很重的话了,不过眼下说出来倒也只是为了取笑,没什么责备的意思。
几人再品了一回茶,吃了几块点心,话题又回到香露上。主要是洁雅怕芳菲的香露成本高,卖得贵,怕到时买的人不多。
“贵不贵嘛,那得看这货值不值。”芳菲的嘴唇扬起一个优美的弧度:“我会让她们觉得物有所值的。”
在她把玫瑰香露送给昀宁县主时,就已经在打算,一定把这高纯度的香露卖给王孙贵族家的贵妇们了。
一样新货物的消费群体定位是很重要的。从一开始,芳菲就没打算把各种香露贱卖,而是想要卖高价。
她知道朝廷财政紧张,但朝廷在银钱上是否宽裕,和外头人有没有钱又是两码事。这和后世可不太一样具体说起来,也难解释,但民间豪富甚于朝廷乃是不争的事实。
朝廷有时发不出官员的俸禄,还得偷偷地跟民间商号打欠条借钱呢当然,必须是偷偷的,不然朝廷的体面就丢光了。不过,朱毓昇继位以来,再艰难也没干过这种事,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做出如此有损帝皇威严的行为宁可把自己宫里的花销全拨到户部,都不能让户部尚书跑江湖,像什么样
京城内外,有钱人还是很多的。那些世代勋爵的人家,更是如此。他们为了面子,也为了自己的享受,吃穿用度都极尽奢华,区区几十两银子一瓶的香露,还是用得起的。
芳菲想过,最好能通过昀宁县主,将这香露卖进宫里去,让那些皇后宠妃都爱上,就最理想不过了。
她知道宫里的各项用品的采购,都是皇商们包圆了的。大到修建宫室的木材砖石,小到牙签筷子,方方面面都被这些皇商瓜分完了。
但是,有些时候,宫里的贵人们,也会有皇商照顾不到的需要。她们也常常让自己心腹的太监出宫买些自己要用的东西
只要想方设法,让她们用过这各色香露,芳菲保证她们一定会成为自己的长期客户。她甚至不准备赚她们的钱,让她倒贴本钱都没问题。只要让香草堂的香露,沾上个“御用”、“宫造”的边儿,就够她打广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