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竞芳菲 > 分节阅读 211

分节阅读 211(1 / 2)

清早起来就等着宫里的人来送粥。全家一天下来啥也不吃,就吃这御赐的粥过节,吃一趟就要反复跟人唠叨许多次呢当然是跟没资格得赏赐的人家唠叨。

但是同样是赐粥,人和人,还是有不同的。

不然也分不出厚薄来了,哪能体现皇家苦心

普通的官宦、勋爵家里,分得的腊八粥用的是常见的几种干果,赤小豆绿豆桂圆之类。而一些劳苦功高的大臣,或是皇帝亲近的臣子,分得的却是特制的腊八粥,用的材料更加考究。比如今年,连熬粥的米也不是用粳米而已,乃是采用了少有的红糯米,分外香甜。

这个规矩,芳菲是知道的。因此看到宫里送来的粥,泛着赭红色的油光,而且里头还有核桃、果仁、莲子、腊肉就知道这应该是特制的粥了。

而且人家送赏赐来的内侍怕她不识货,还稍微说明了一下,能够得到这份粥是多大的荣耀,多亏陆大人替朝廷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才能得到这样的上等赏赐,云云。

芳菲知道这内侍夸陆寒是假,想借此敛财是真,也很干脆的让涂七给人家包了重重的谢礼送过去。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这种没了下半截的人特别在意钱财,就给他钱好了。

况且还不止腊八粥这一样赏赐。这位内侍,还带来了皇后娘娘特意赐给芳菲的补品。

那内侍扬着尖锐的嗓子夸张的说,皇后娘娘对陆恭人您十分关怀,听说恭人在家安胎,特地让人送了补品过来呢。

真是感谢皇后娘娘的“盛情”了

芳菲身为区区四品诰命,能够得到皇后的赏赐,说起来确实很“光荣”的。

只是,当事人本人却没这种自觉。

等送走了内侍,芳菲让碧青把皇后赏的补品锦盒拿过来,打开一看。

呵皇后这礼物送得还挺随意啊。

也不知道从宫中内库哪个角落翻出来的老人参,估计药力都过气了的,就装在这种普普通通的锦盒里送给她。

当然,皇后犯不着巴结自己,人家肯送就是好的了。但是芳菲并不因为皇后的看重而欣喜,而是思索了许久,才招手让碧青过来。

“你和碧荷一起出去,想办法打听下,今天各家各户收到了什么样的赏赐。”她特意提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人家,这些人都是朱毓昇上位后重用的臣子,还有就是和皇家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勋爵。

碧青碧荷出去了大半天,到了晚间掌灯时分才回来。

碧荷嫁人以后,跟各家媳妇婆子走动得多了,打听消息自有她的一套途径。芳菲听她禀报,说不止是芳菲一个人收到了皇后赏赐下的礼物,好些人家的女眷都收到了,心情更加宽和。

“嗯知道了,下去吧。”

碧荷行礼后退了出去。芳菲暗想,皇后果然很着急啊。

也难怪,换了她是皇后,也得着急。看来皇后也开窍了,知道光在宫里扮贤后没大用,关键还是得在朝中有人替她说话才行。有了群臣的支持,她这个皇后才当得稳当。

不过她隐约听昀宁县主说,朱毓昇准备在年后提拔提拔秦皇后的娘家,给她家封个空头国公什么的。也是,宫里的许多妃嫔家世都比皇后高太多,朱毓昇也得搞搞平衡,把皇后家拔高点才是。

毕竟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朱毓昇依然是将太子朱昶当成是自己未来的继承人在培养着。而罗淑妃生的二皇子,也没见得有多受宠。说到受宠的话张贤妃生下的那位大公主,才是真受宠呢。

听说不苟言笑的皇帝陛下,还时常将大公主抱在自己的膝头上玩耍。这在后宫可是独一份。

无论如何,只要皇后不是只针对着自己发下赏赐就好了芳菲心想。

腊八后第二天,一桩好消息又传到了京城。

正文第三百二十章:想你

第三百二十章:想你

12月9日第一更。

胡人大规模退兵了。

尽管敌人或许只是暂时性的撤退,尽管还有十来个乡镇被胡人占领着,但这个消息依然让所有听到的人都觉得精神一振。

“这个消息可是真的”

芳菲自然也是欢喜的,只是还不太敢相信。战况怎么突然来了个如此大的转折

陆寒肯定的点头:“是真的。”

他耐心的向妻子解释,为何原先相持胶着的战局能够迅速好转。原因无他,还是在于胡人物资的缺乏上。

这趟战事,本来就是因胡人受了雪灾没有过冬粮食、南下搜掠而起的。胡人擅攻,但若是久攻不下,他们的各种物资粮草供应不上,就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战力。

就是知道胡人打仗的特性,边关的将士们才会咬牙死守,跟胡人打消耗战,务必要拖得他们打不下去。大明军队背靠着整个中原地区,物资供应再难,也比胡人容易些。

而且朝廷听从陆寒的建议,将各地粮仓的杂粮迅速调集到京城来,再加入白面,让百姓们炒制成炒面送到前线去,使得边关的粮食充足起来,战力自然更强。

毫无疑问,陆寒的这个建议,是立了一大功的。

本来还有百姓对于朝廷将炒面的炒制工作分摊到户感到不满,但听到大捷传来,也都欢欣雀跃。并且百姓们觉得或许就是自己炒的面让前线战士们吃饱了,才能打得了胜仗当然没这么简单,可在老百姓的感觉里,自己虽然没上战场,打胜仗也有自己的一份力。这种感受十分美好的,于是民间对于朝廷分派的炒面活计也不再抵触了。

也不知从哪儿传出来的,说这法儿就是那位声名遐迩的“送子观音”陆夫人的夫君,陆大人想出来的。芳菲的美名在京城百姓间可是广为流传于是,想要低调再低调些的陆寒,不知不觉又出了回名。

仗还是要打,宜将余勇追残寇嘛,自然是要趁热打铁将剩下的城镇夺回来,把还残留在边关外的胡人军队追击歼灭个干干净净。可毕竟胜局已成,胡人基本上已经没戏了。

“其实,边关的将士们才是最大的功臣啊。我们这些文官在后方出出主意什么的,那都是其次。皇上钦点派去的几员大将,之前也没打过什么打仗,想不到手底下这么硬扎,能够以雷霆之势轰杀了几万敌寇。”

芳菲见陆寒一副心神往之,像要吟诵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披甲上阵似的,便取笑他:“相公莫不是也想请命到边关去,当一名儒将”

“那不能,”陆寒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我也只能做做文书工作罢了。”

“相公也不可妄自菲薄。”芳菲说道:“国家嘛,需要有人在沙场上冲锋,也需要有人在衙门里做事,打仗也离不了后方供给啊。相公尽忠职守,已经做得很好了。”

虽然炒面的样品是她让人做的,可是发动全城百姓在短时间内替前线战士们制作干粮,却是陆寒的提议。这回如果不是将制作军粮的任务分摊入户,哪能这么快收集上大批的炒面。

“嗯,我知道的。”

陆寒笑了笑,说起另一件事来。

“还有另一个消息,娘子听了或许也会很惊奇呢。”

“什么”

芳菲有些好奇,相公今天还带了什么好消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