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许多人去了。
但是那时他还有些顾虑,不太想让芳菲一家与后宫之事牵扯太深。
此一时,彼一时。既然他如今都召了陆寒入宫教导太子,那让柳儿来做太子的伴读,也算不上什么了。
只是,现在也许还不是时候。
如今芳菲未曾生产,不能由她带着柳儿进宫,是一桩麻烦。另外,两个孩子都还没到五岁,年纪偏小了些朱毓昇想着等太子再长一岁,除了柳儿之外,再选几个近臣家中适龄的孩童入宫与太子一起读书。
现在只有太子一个人在东宫读书,没有同窗相伴,也太孤单了。等老2,老三长起来吧朱毓昇默默盘算着。这几个孩子年龄相差也不是很大,日后一齐读书,倒也是件好事
然而,一件意外的发生,使得朱毓昇的教子计划落了空。
三月末,张贤妃所出的才刚刚一个月大的三皇子,一夜之间急病身亡。
“三皇子夭折了”
陆寒对芳菲说起来的时候,芳菲真有些意外。
想了想,也在情理之中。
这年月,产妇死亡率相当高,而新生儿的死亡率还要在此之上。一般说来,十个新生幼儿里能活下七八个算是好的,而这七八个里头,还不一定都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即使是皇家,有最好的大夫、最好的药材、最周到的照料,也依然有很多小皇子小公主养不大。
张贤妃本来就是难产,难产所生出的孩子,先天弱些也很平常。
可芳菲见陆寒脸上略带犹疑之色,直觉感到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她悄声追问陆寒:“相公莫非这事还有什么别的内情”
“不好说。”
陆寒紧了紧眉头,才又缓缓舒开。“听说这病起得很急才半天功夫,人就断气了。小婴儿身子弱是常有,但在这之前,据说这孩子能吃能睡,挺壮实的”
“那”
既然陆寒这种外臣都听到了传闻,宫里的各种谣传肯定更多了。
“宫里闹得厉害了吧”
“嗯。”陆寒今天刚从宫中讲学归来,所以听到的东西比别的臣子要快一些,也多一些。
“说是张妃娘娘当时就哭得昏阙过去了,后来虽然救醒,但也不吃不喝的抱着孩子哭,又昏倒了两三次。”
张贤妃在难产之后,想来身子不可能好得太快。刚刚出了月子,就听到儿子突然病死,任是谁都受不了。如果她再这样伤心下去,说不定会拖成大问题呢。
陆寒又说:“我隐约听说皇上去看张娘娘的时候,张娘娘跪着求皇上给她做主,说是说是三皇子的死有蹊跷。”
蹊跷
这就麻烦了。
如果是正常病死,那就没什么大事当然对于张贤妃来说是天大的事,可是对朱毓昇来说,对后宫来说,乃至对整个朝廷来说,都算不上大事。
死的只是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宫妃之子,既不是皇帝的长子,更不是嫡出的太子,的确算不上什么特大新闻。
可是如果扯上了什么阴谋之类的就可大可小了。
问题还在于张贤妃的地位。
宫中暂时没有贵妃,张贤妃以她的老资历和高份位,以及家族的势力,在六宫中乃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身份。就是皇后都不能完全压过了她去,对她始终得客客气气的。
她人缘是不好,可是也不差。因为性情冷漠,她没和宫中哪些妃嫔有深交,可也因此没有得罪什么人。大家对待她的时候,都带着三分小心何况皇上对她向来也都很尊重。
她之前是没产下皇子,可人家有个最受宠的大公主傍身。这回生了皇子以后,众人明显感觉到皇上对张贤妃更重视了
就在这个时候,三皇子死了。
确实,正如张贤妃自己说的,三皇子死得很蹊跷啊。
就在朝野上下对三皇子的突然夭折暗地里议论纷纷时,从宫中又传出一则新的劲爆八卦。
秦皇后被皇上勒令禁足在紫宁宫中不许出入。
这意味着什么,真是鬼都知道了秦皇后和三皇子的死,扯上了关系。
“秦皇后不至于这么蠢吧”
芳菲苦笑着看了看陆寒,陆寒也是一脸不解。
陆寒叹息说:“谁知道我们又不是宫里的人,哪知道这些深宫中的门门道道。现在皇上也没明说是秦皇后让人害了三皇子可能,皇上也不能确定吧。但是皇上的震怒倒不是假的”
连秦皇后都牵扯进去了,陆寒夫妇想当单纯的看客,却也有些难度了。
现在陆寒是太子的老师要是秦皇后真的因此失势,甚至被废掉,太子还能继续当太子吗
如果连太子都被废黜的话,陆寒的处境虽然不至于受很大的牵连,毕竟太子还小呢,又不是谋逆之类的大罪。可不良影响还是有的。起码算是仕途上的阴影了。
“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啊”
事关陆寒,乃至陆家的兴衰,芳菲想不关心都不行了。
陆寒却说不出太多的内情他又不是太监,能进内宫去。知道这些已经算是不错了芳菲看陆寒一问三不知的样子,也有些泄气。
幸好她的八卦网络还是很发达的。
她随即让人拿了她的帖子请昀宁县主到家里来做客。如果在以前,她一个四品命妇,哪里有资格让身份高贵的县主亲自过来肯定是上门去拜访的,人家见不见还是个问题。
但如今昀宁县主朱宜真和芳菲的关系自然不同一般。她感激芳菲帮助她解决了子嗣的问题,而且还知道芳菲在皇帝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对芳菲亲热得很。芳菲没主动邀请她,她也时不时过来看望一下芳菲的。
现在芳菲专程让人请她过府,朱宜真自然不会拒绝。
朱宜真也有些猜到芳菲想打听什么,其实现在满京城的官宦人家谁不在谈论这个明里不能说,深宫内帏嘛,很忌讳的。私底下,尤其是闺阁之中,那还是能偷偷说一说的。
从朱宜真的口中听来,秦皇后倒不是冤枉的了。
据说那日,三皇子本是惊了风,太医给开了些安神的药物,一开始也没显出特别严重的样子。
后来三皇子吃了药,过了不久反而抽搐起来。赶紧又传太医,等太医过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吐出了一大堆白沫,人事不知了。太医和宫女太监们慌啊,重新开了药煎了灌下去。可孩子小,灌不进什么,扎针也醒不过来。
不到一个时辰,就没气息了。
张贤妃说孩子死得蹊跷,也就是根据这一点。这病转折得太快,起得太急,怎么看怎么不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