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辈分,她是朱昶的表姨,朱昶素来对她也很恭敬。
“嗯,你们要记得”
等众人都告辞离去,秦皇后看着儿子怏怏不乐的样子,好气又好笑:“好了,明儿他们就又过来了告诉母后,这几个同窗你可喜欢”
“喜欢”
朱昶很用力地点点头。“尤其是陆家的那个小哥哥母后,昶儿也想像他那样有力气呢。”
如果芳菲听到朱昶对自己儿子的评价,肯定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有力气唉,这就是陆懋卿小朋友给太子殿下留下的好印象
正文第三百四十六章:期待
第三百四十六章:期待
柳儿可怜兮兮地跪在蒲团上,头上还顶着一盆水,眼巴巴地看着暴怒的母亲。
“阿娘,我错了”
“你给我闭嘴,乖乖跪着。”
芳菲的声音也不大,只是冷得可怕。柳儿缩了缩肩膀,知道自己真的惹阿娘生气了。
他今天也没想那么多太子殿下让他们说说玩点啥好,他一时就想起这个来了。平时他和靳传两个私底下常常比试的,他一提议,靳传也跟着附和,大家就决定一起掰腕子了。
幸好太子殿下说他不会,他们就自己掰着让殿下在一边看
“算了,娘子,孩子还小呢。”
陆寒平时喜欢扮演严父的角色,可也从没体罚过儿子,手掌都没打过他一下的。现在看儿子这么凄凉地跪着,他忍不住出声为儿子求个情。
“相公,你办了一天公很累了,先歇着去吧。”
芳菲稍为调整了一下表情,温柔地侧脸对陆寒说了一句。但她的脸上却明明白白写着:“我在教孩子,你别插手”
陆寒也没法子了。他们原来也有过协议的,父母两个在教孩子的时候,一个不能拆另一个的台,不然就不好树立父母的权威了。既然芳菲都表现得这么明显,他只得笑着摇了摇头,硬起心肠不看儿子求饶的目光,转身去了书房看书。
“陆懋卿,我告诉你。”芳菲盯着柳儿的眼睛,一字一字慢慢说着:“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进了宫,就要完完全全守宫里的规矩,绝对不能自作主张,不能有任何出格的举动。”
柳儿拼命点头,惹得头顶水盆一阵晃动,吓得他赶紧又跪直了身子不敢乱动。
芳菲本来也不忍心这样教训才五岁多的儿子。这么点年纪的孩子,要他一点错都不能犯,也是难为他了。可是有什么办法
她会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原谅他,普通人会因为他是个幼童原谅他,可皇宫是一般的地方吗
今天他敢怂恿太子掰腕子,要是不好好管教,焉知明儿会不会在和太子、皇亲说话时,说出些不该说的话,做出些不该做的事
“你别看太子殿下随和,就真的当他是你的小伙伴。”
芳菲不得不跟孩子说这些。
“太子殿下再随和,也是太子。将来,他可能是君王,而你,只是臣民。”这万恶的旧社会啊芳菲一边说一边别扭,然而生在这样的时代,也不可能脱俗。什么人人平等天赋人权,那都是痴人说梦。
她只希望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地在这儿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就不能不如此管教柳儿。要让他懂得,稍有不慎,便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如果可以,她也想让柳儿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地长大,尽情地挥洒着他的天性。可是,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没有人真的能够按照你所想的那样生活,包括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
人活在世上,为了活得更好,或多或少要做出牺牲。
只是柳儿的牺牲,太早了于是她再次在心中怨念朱毓昇下旨召柳儿进宫这个馊主意。
当然,她从近来陆寒所说的一些事情里也想明白了,朱毓昇此举绝不止是为了怕自己现在跟着陆寒去上任折腾坏了身体,更是为了对朝臣们显示出对陆寒的重视。
因为陆寒出任东南市舶使的事情,已经在朝廷上开始议论开了。
这一夜,柳儿足足被教训了两个时辰。自然,芳菲也只敢让他跪了一会儿,真要跪坏了柳儿的小嫩腿,芳菲自己就要难受死了。
次日,她继续带着柳儿进宫去陪太子读书。很显然的,其他几家的孩子,也都被家里人教训过了。
她们这一群贵妇再次在宫里相聚的时候,眼中都带着了然的神色。谁不怕出事呢纵然是皇亲,也不是都带着免死金牌的啊。
从那以后,这些伴读的孩子们就规矩多了,没人再敢撩拨太子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有人陪着上课,已经让太子很开心很开心了。
他终究也是个孩子,当然希望有玩伴相陪的。
芳菲陪着柳儿去了半个月,之后秦皇后就下了懿旨,让各家的母亲们都不必再辛苦进宫了。大概秦皇后每天要接见她们也挺辛苦的于是从此孩子们便都只是由各家的管事与家人送进宫里去。
让芳菲稍感欣慰的,是柳儿在御书房里的表现挺不错。听端妍转述,柳儿如今在这群孩子里,无论是学问还是个头,都是出类拔萃。先生们说的课,他倒是大半背过读过,学起来比其他人都快。
笨鸟先飞都有益,何况柳儿天资聪颖,开蒙又比别人早,读书更是勤奋,现在这样的情况却并不让芳菲感到意外。
为这,陆寒和芳菲又小小地抢了一番功劳“我的儿子就是聪明”“才怪,是我生的好”
能像这样打嘴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们都明白,分别即将到来,只是谁也不想说。
十月,朝廷正式下旨,宣告东南市舶司成立,统管东南沿海数个开放口岸。
鸿胪寺卿陆寒,被任命为东南市舶使,依然是正四品的官衔。只是多了太子少保的荣封,又下旨可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这个恩荫并不是说陆家的一个儿子长大了会是锦衣卫,只是保证他将来会有一份公职。
总之,算是比较重的赏赐了。陆家接了旨,只能谢恩不已,事实上家里的喜庆气氛却不浓。
大家都明白,刚刚生产几月的夫人,不可能随着老爷去上任。这样一来,老爷和夫人就必须分开一段时日了夫人是绝对不会开心的。大家自然就都不会露出什么喜色来。
然而陆寒还是得给各位贺喜的同僚们一个交代的,便在大酒楼里做了几桌酒,与京城这些老同事们聚聚。人人都知道他这一外任,镀个金回来,那身份可就不一般了,直接进六部任个侍郎也是可行的。
既然如此,当然要好好和他拉拉关系。于是那天到贺的客人比预定的还要多,不得已又加开了两桌。
陆寒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要面对新的挑战感到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