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2 / 2)

何况一个“礼”字的重要性,绝不是方应物这个实用主义派穿越者所能体会到的。他要是穿越到嘉靖初年,肯定不会去左顺门为了参与大礼议挨板子。

林俊继续慷慨激昂的说:“有些事情,可一不可再,可再不可三,皇太后破坏礼法不是一次了,我们作为朝臣不能无视,小弟我欲上疏进谏方兄以为如何”

林俊问“方兄以为如何”,并不是真问方清之怎么想,而是说“请方兄声援”,他就是来串联的。这在大明文官里很常见,大家搞这种事都是要成群结党互相呼应的。

方应物嘴角四十五度下撇并缓缓斜视之这林大人也是年轻热血啊,可以理解,只是个刚入官场的七品主事。再看看自己父亲,多么稳重,不愧是下过天牢受过锻炼的干部,这点比林主事要强点。

方应物觉得,周老太太只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捞好处,基本上不干涉朝政,如果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去惹她

而且方应物知道,周太后很能活,不但比儿子成化天子活得长,而且一直熬了很久,只比她孙子弘治天子早死那么一点点,险些就熬到了正德朝,成为曾太皇太后。

平白去得罪一个身份至尊根本消灭不了、脾气很斤斤计较、而且还能活很久的人,不嫌麻烦么

对其他强人方应物并不怕,别看首辅万安之流现在风光,一换了天子全完蛋,但周太后显然不同。别忘了,下一个皇帝弘治天子如今也是养在周太后身边、深受周太后庇护恩德,不然早被万贵妃暗害了。

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较真,值得不值得方应物正想着时,只见父亲“啪”的一拍桌子,面有愤色,张口要说些什么。

我靠方应物大惊,迅速收回了对父亲稳重的赞赏,他连忙剧烈的不停的咳嗽,打断了父亲的发言。

林俊林大人扭头看了看,关心的问道:“贤侄从南边来,乍暖乍寒的要注意身体为好,小心着了风寒。”

方清之对儿子的品性渐渐有所了解,很不给面子的摆出严父架子斥责道:“你这惯会作怪的,有什么鬼话就直说,不要在此装模作样”未完待续

s:这两天娃满月,亲朋好友蜂拥而来这章是补昨天的,今晚再来一发,大概12点左右或之前吧

第二百六十四章 任重道远 下

见方清之明为训斥儿子实为叫儿子发言,林俊也停住了继续开口,饶有兴趣的观看方应物。关于此子的传说有很多,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方应物微微对林大人点头示意过,便很淡定的说:“小子我没看出来,真有必要去在这件事上费力气还是算了罢”

林大人有点不悦,任是谁被小辈这么说,也会感到很没面子,但他是客人,并不好说什么。同时他心里颇为奇怪,当初方应物在京城奔走救父亲时,是很有锐气的少年人范儿,怎的现在这话活脱脱是安于现状中年人的口吻

主人方清之也觉得挺没面子,自己这儿子表现出的思想觉悟也太低了,一点儿都没有士人气质。他忍不住又斥责道:“你说的这是什么混话什么叫还是算了罢吾辈读书人,岂该计较锱铢得失面对是非,岂该畏首畏尾不敢发声”

方应物直想翻白眼,思维的差距怎么如此之大不知道是他太高,还是眼前两个官场菜鸟太低

相比之下,人家刘棉花的技术水平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难怪能稳稳当当的入阁当宰辅。当然,万事总是有得有失,刘棉花过于实用主义的后果就是名声起不来,这点要引以为戒。

这次他不看好的理由当然很充分,一是周太后不好惹,惹她就像是读书人与泼妇厮打,没有任何好处,却有一大堆麻烦。典型的吃不到肉却会沾一身腥臊。

二是天子是个“内外分明”的人,最烦别人乱管他的家务事。他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在这种外戚待遇问题上和天子较真,为此让天子厌烦也很划不来。

不过这两种理由都不够冠冕堂皇,私心太重不好宣之于口,但是难不倒方应物。判断一个人的政治成熟度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将任何上不了台面的理由,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做不到这点,你将会发现你在官场中根本张不了嘴说话,或者一张嘴就得罪人。古今皆然。方应物这方面起码可以打个及格分了。

稍加酝酿,他便长篇大论的开始说起来:“本朝初年,朝臣因为礼法的事情与太后多有冲突。彼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周太后要坏礼法,自然就是要坏掉这天下人的脸面,人臣万万不可同流合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世异则事异,如今情形又是不同,林前辈方才也说了,国是日非。眼下朝廷多事,腹心之患比比皆是,相较而言。周家的事情不过是是芥藓之患。

就让他得到侯爵,除去每年多支几担米,对国家又有什么大的影响和以前又有什么区别事情不会变好,但也不会变坏。

凡事总该有轻重缓急,在这种家务事上纠缠不休。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在小子看来,要办的大事如此之多。为周家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实在是喧宾夺主,与古之鹅鸭谏议有什么区别”

前朝有言官怕得罪人不敢说话,放着国家大事不提,却只管进谏禁屠鹅鸭以成全圣上好生之德,便被讥讽为鹅鸭谏议所以这鹅鸭谏议的典故摆了出来,让林俊林大人连连苦笑。

刚才他和方清之都认定方应物胆小怕事,敢情这少年人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唯恐天下不乱,嫌弃周国舅封侯的事情太小,进谏没价值又太浪费精力。说出来的道理,更是令人没法反驳。

方清之斜视儿子心里略烦躁,他又想表示什么意思

关于自家儿子的想法,当父亲的回回都搞不懂,回回都在儿子面前像个小白,实在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情,应该反过来才符合常理罢

这是自己亲生的吗方清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他又想起翰林院里的前辈如李东阳、杨廷和之流,难道十几岁便能科举中榜的人都是妖孽么

不过好像那两个妖孽归妖孽,但还在正常人范围内,顶多是聪明人的极限,与他没有本质区别,实在不像自家儿子这般诡异莫测啊。

作为一个品格端正的读书人,林大人进过短暂的不适后,便调整了心情。谁让对方是神童一类的人物呢,神童就是神童,比自己神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神童有个性很正常,不然怎么是神童。

林大人半是不耻下问半是不服气道:“贤侄觉得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