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221

分节阅读 221(2 / 2)

“阁下言重了我天朝人才济济,在下算不得什么,连金榜前十都不入,将来能报效天子,做官一任造福一方便知足矣宰辅执政之位,非我可以痴心妄想的。”

达贼俘虏痛彻心扉的举手高呼:“中原人才何其多也真乃天亡吾主也”

好评,十分方应物默默评价了一番对方表现,同时觉得自己也该退场了。他对这达贼俘虏微微点点头,又对着午门拜了拜,便要走人。

忽然只见眼前一闪,那达贼俘虏突然冲上前来,双眼血红的大吼一声:“今日为吾主报仇雪恨”

靠剧本上没有这一出戏啊方应物猝不及防,被此人扑倒在地上,又被他掐住了脖子。这达贼俘虏用了死力,旁边士卒扯了几下竟然扯不开。

如此方应物渐渐窒息,眼前黑了黑,几乎要昏过去。只隐隐约约听到身边有人大呼小叫,所以勉强维持住一丝清明。

再靠难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壮志未酬又要穿越回去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方应物忽然觉得全身一松,大口大口的新鲜空气从口腔中涌进心胸里面,整个人简直像要漂浮起来一样。

其实方应物不是漂浮起来,而是被人扶了起来。此刻方应物还有点眼冒金星,但看得清楚周围众人,唔,没有穿越回去,此身还在成化十七年。

再看那险些得手的达贼俘虏,两只手臂已经被砍下了,血肉模糊的正在地上翻滚着,不知道是哪位壮士如此急智果断。

不远处的刘棉花看完这一幕,不禁陷入了长长的愕然中。自家女婿这苦肉计够逼真,简直是豁出去命来演他就不怕真被掐死么

虽然出了乱子,但献俘依然继续,差点光荣牺牲的方应物也被清场赶走。

昏昏沉沉里,方应物没有穿过文武百官队列重新回到最外围的观政进士方队,旁边有个执事官奉命将他带到了翰苑词林方队里,这个举动很意味深长。

但别人即便有所非议不好说什么,一代功臣差点变成烈士,连小命险些都丢了,朝廷还能不优容一些么

站在词臣最末尾处,方应物看到旁边居然又是张天瑞,便很有礼貌的拱拱手道:“如此巧也,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张天瑞面色发紫,谁能告诉他,到底怎么办才能躲开方应物的纠缠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恩浩荡

从理论上说,这次献俘礼中最风光的人应当是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边、率师出塞二百里一击而中的王越王老大人,所有人都可以预料得到。

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肯定远远不如意外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方应物险些当着天子和百官面前惨烈殉国就是一场意外,不免小小的抢了几分王老大人的风头。

朝廷事务中,军机最为机密,有关威宁海大捷的内情一直流传不广。但经过贼俘这几嗓子,献奇袭威宁海之策的方应物却浮出了水面,搞得朝中上下人人皆知。甚至还流传于街头巷尾,喜欢猎奇的百姓就好这一口。

却说献俘礼成之后,天子下诏,着内阁、部院大臣集议叙功。于是在次日,内阁大学士及六部、都察院堂官聚集在东朝房,议论封赏问题。

首先议论的是左都御史王越的封赏问题,这个意见比较统一。王大人久在边塞功劳卓著,这次又指挥了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捷,雪了先皇北狩之国恨家仇,理当赐爵,所以拟定封为世袭威宁伯,纪念这场威宁海大捷。

然后就是出征官军的封赏问题,这个也很好处置,按照大明典制办理就是,或者功劳最重者再加一级也不为过。

但后面就是比较特殊的人了,叫各位大臣很是犯难。据奏,监军汪太监有个孙姓侍女射杀了酋首,这功绩到底该怎么封赏,谁也说不准,大明朝廷没封过女官员啊。

有人便提议道。若天子同意,不妨比照边境蛮夷土司的女首领进行封赏,冠以夫人名号。虽然总觉得封赏一个未婚的小侍女为夫人怪怪的,但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置了。

最后一个便是方应物了,衮衮诸公大约都知道这个难办,所以很有默契的放到了最后议论。

本来有大臣在心里质疑,方应物这到底算不算功劳存不存在虚报的情况就算不是虚报。那么说破天去,他无非就是提了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建议而已,反正不用他负责任。

但是一想到方应物昨日差点被掐死的惨样,又想起方应物殿试被黑掉一个状元的委屈,再说方应物好像在内阁诰敕房功绩簿上还挂着一两件功劳。因而质疑的话就有点不好开口占了道德高点就有这好处。

有点情商的人都明白,若此时此刻出言否定方应物,那就有妒贤嫉能、打压后进的嫌疑了,焦点只是聚集在到底如何酬功上面。

话说最近因为次辅刘珝的缘故,首辅万安与刘吉走的略近,这次集议时。站得也近。当众人议论纷纷时,万首辅低声对刘棉花问道:“祐之你究竟如何安排的”

刘棉花正在沉思自己该如何就方应物的问题表态,这很敏感也很重要。冷不丁听到万首辅问话。他顿时颇为茫然,“有何安排”

万首辅轻哼一声,“明人不说暗话,昨日献俘礼上贵东床大出风头。幕后之人非你其谁”

刘吉无奈答道:“啊阁揆有所误会,那与我无关。”

万安并不相信刘吉的回答,“不是阁下还有何人还有谁能去做还有谁能做得到不愿承认就罢了。”

刘棉花连连苦笑,“此事乃方应物自己做出来的,具体如何我也不得知。”

“说笑么那方清之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万安反问道。刘棉花登时满腔悲愤,但又无从辩解,感到自己比窦娥还冤。

万安颇有玩味的又问道:“此事非经过汪直或者王越不可。我只是想知道,你如何勾结此二人的不妨说来共闻。”

刘棉花很苦恼,“我也想知道”万首辅见刘棉花“嘴风甚严”,便不再多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抬头听起别人议论。

此时东朝房里议论的很热烈,双方有点僵持不下。方应物如果是有职位的官员,那就很好办,在原官职上升一级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