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25

分节阅读 325(2 / 2)

王敬无可无不可,敦敦教导道:“你有这份心意即可,但还是将心思放在要务上,不要总是为其他琐碎事情分心。”

“是。”王臣应声道。

正在这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时候,却见有门子来禀报,县衙派了人来拜见。王敬虽然心下奇怪,但仍旧放了人进来。

进来两人中,其中一个身穿衙役公服的,另一个身高体壮,摄人心神。那衙役见了王公公便跪倒磕头,口中道:“小的只是前来传话的”

然后这衙役停住了嘴,不住的拿眼睛去瞄旁边,看在王敬眼中好生奇怪。

那位与衙役一同进来的壮士就站在他侧方,见这衙役死活不敢继续说,便代为开口道:“吾乃钦差大臣方大人长随,方才去了县衙说一件事。我们方大人嫌弃公馆地界喧嚣俗气,但又听说姑苏驿这边地形开阔,风景新鲜,令人忘俗”

最后这壮士趾高气扬的说:“所以方大人委派小的去了县衙,并请县衙传个话,叫王公公你速速将地方腾出来,搬出姑苏驿,也好让我家大人入住。”

公馆归府衙所管,而姑苏驿在吴县地面上,自然归吴县县衙管辖,故而才有“去了县衙”之语,就像先前林千户去了府衙一般。

王公公闻言勃然大怒,满脸激得通红,这简直欺人太甚,也亏得方应物说得出口

到底将他这堂堂的奉旨采办太监当成了什么阿猫阿狗也难怪这衙役不敢说话,他只怕自己说出来就是个死罢

王公公又想到,自己对方应物可谓是敬而远之,难道这成了人善可欺么

那壮士正是方应石,他瞧着身边衙役还在磕头求饶,便一把将这衙役提了起来,又对王敬道:“王公公还是早些搬出去吧,别耽误了我家主人的入住,小的静候佳音。”

一个卑微的家奴,竟然敢如此说话,王敬被气得发抖,“我就住在这里了,看有谁能让我迁走”

方应石顶嘴道:“王公公确定住在这里不走那我便如此给衙门回话去。”

王敬张口骂道:“滚否则要你的小命”

方应石不再刺激王公公,提着衙役低头出了姑苏驿。到了外面,方应石将衙役扔到地上,喝道:“刚才你可听得真切,那王公公说了,就住在这里不走,我们再去一趟府衙”

此后方应石忍不住摸了摸怀里的一具东厂腰牌。有了这家伙,他才敢在王公公面前放肆。

这腰牌是临出京前,方应物从东厂要来的给方应石的,图的就是有备无患。若刚才若王公公受不了激,准备下死手,那方应石就要亮出这具腰牌了。东厂提督可是权阉汪直,王敬公公再嚣张跋扈也得给汪直面子。

所幸王公公还残存了几分理智,强行克制住了的当场打死方应石的念头,但心里仍在左思右想。

此人若非奉了方应物命令,绝对不敢如此说话。这种行为怎么看怎么像是不知死活的脑残,但据王敬所知,方应物肯定不是脑残,那用意何在

煞费思量间,王敬眼角偶然瞥到了干儿子那里,却见王臣脸色难看、神情恍惚,顿时就起了疑心。便开口喝问道:“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王臣噗通一声,跪在王敬面前,哀声道:“干爹饶命”

之前他做梦也想不到,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方应物如此轻易地化解掉

本来只要造成了既成事实,让己方占了便宜,哪怕是背着干爹擅自做主,最后干爹也得认账。

但现在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啊,不但没有折腾到方应物,反而看起来要让干爹丢了次人王臣敢肯定,得知真相后,干爹肯定会连杀人心思都有,自己这次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s:

还有一章才算完,按字数看还的是一大章,咬牙继续熬。。。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夜缘分

听完干儿子半遮半掩、吞吞吐吐的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王太监几乎要吐血。一口气憋在胸里直发闷,却又吐不出来。

同时还有种“当初真是看走了眼”的感觉,那时候看这王臣很伶俐颇有前途,现在再看全都是小聪明。更可气的是,就是比小聪明也比不过别人。

忍住了拿鞭子教训的冲动,王公公郑重警告道:“事不过三,我不希望再看到你第四次犯蠢。”

王臣的情绪忽然爆发了,抬起头来悲愤的叫道:“干爹我就是不服气你难道就没有想过么那方应物可是人称青天的人物,官声以刚正出名干爹你在苏州其实就是为非作歹,他这种人能看得过眼

面对干爹你的行径,方应物若无任何表示,真的畏缩怕事,那对得起他素来的名声么传开之后,士林舆论又会怎么看待他

目前方应物确实没有主动生事,但我看只不过因为他力有不逮,故而只能隐忍不发等到真出现什么机会,方应物是绝对不会错过的,肯定首先跳出来对干爹下手

如果方应物真是没有包藏祸心,他又怎么会容忍别人逃到公馆街,并借用他钦差的名头其实这都是他预备的后手

就算退一万步说,就算方应物本心不想与干爹作对,但人世间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

苏州府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敢对付干爹你,但却愿意借用别人之力如果上上下下千万人都热切期盼方应物收拾干爹时,方应物能做到不顺应形势、无动于衷么

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方应物就是一只躲在草丛里的虎,干爹你难道真没有提防心么”

王敬愣住了,颇有点震耳发聩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这干儿子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听起来还十分有理,难道这就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道理

更让王敬自责的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深思其中原因,大概是预定立场不同,所以思路出现了不同罢。

王臣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方应物。自然能想到这个方向去,而王敬始终抱着各行其是、两不相干的念头,所以忽略了方应物的本质。

王臣察言观色,见义父已经有所意动,便献策道:“于今之计,首先人手还是不足,一百多人不敷使用,连公馆街那些家奴都敌不过,应当再招一二百人。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