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6(2 / 2)

两个人听得这个消息,一时之间都没有说话,周书明担心的是张新文,张新文行事比较高调,对其看不惯的人也不在少数,而陆政东则是估摸着是不是周若山出了状况,毕竟因为杨凌峰的关系,周若山和对方有些恩恩怨怨,这些人不投票,加上一些事不关己的委员,周若山落选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陆政东原本觉得贝湖的情况比较复杂,担心初来乍到的杨永清出状况,从而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没想到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陆政东也不仅暗暗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若是杨永清和周若山两人都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局面就会显得相当被动

从举手通过的决议制,到如今的干部任免票决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举手表决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人并非是出于真心,想想在领导们目光灼灼之下,有几个人敢于唱反调只能跟着“组织”走。

对于完善党内选举和监督制度,由“伯乐选马”转向“赛场选马”,由“少数人选人”、“选少数人”变为“多数人选人”、“选多数人”。

任免票决制使官员的公共政治生活的准入形成了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预测性就迫使推荐的建议人选,把最有利于展现自己从政能力的素质展现给常委和委员,把最优秀的干部通过比较民主的方法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为解决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制度设计。

让干部的公共政治生命多充满一些悬念,提拔使用干部的机制就会更充满活力,更多的政治合格、管理有方的干部就会成为组织指挥决策力量而发挥作用。

话是这么讲,可是这种事情落在那个头上恐怕谁都不好受,对于被选拔者是如此,假如主要领导许诺给一个热门职位,如果实行常委会议决制,这基本上不用担心;如果实行票决制,就会有许多变数,还得为此担心,而对于主要领导来讲,实行票决制,同样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变数,无法完全把握,特别是一把手,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意外出现。

但不管怎么样,出现这样的意外,还必须保持镇定,对周书明是如此,对于陆政东也同样如此。

“到底怎么个情况”

周书明还是显得很是沉稳的问道。

“新文同志的得票不如苏明同志。”

洪志路轻声回答道。

这显然又是一个意外,不过陆政东虽然表情上看不出什么,心里也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周书明的脸上也看不出喜怒,但想来也是极为意外。

“马上让常委们碰下头,议一下。”

周书明暗暗调整了一下呼吸说道。

洪志路讲张新文得票不如苏明都抬举张新文了,事实上张新文的得票才堪堪过三分之一,这还是做了工作的结果,这是一个让人羞愧的票数,不但是张新文自己羞愧,就是他这个书记,班长都深感羞愧。

本来他也就觉得张新文性格张扬了一些,锋芒太露了些,可他也没想到省委委员们对张新文的观感是如此之差,这要说是别人搞什么名堂都说不过去,因为这样的票数说明,就算是他比较亲近的人也有没投张新文的票。

但该有的程序还是得履行,既然是全委会投票的结果,这个结果已经无法推翻,除非是选举中出现什么重大舞弊行为。

所以常委们很快就有了结果,周若山苏明当选为省委常委,至于选举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还需要进行调查,至于苏明,也需要接受组织上的调查,常委们很快达成一致,并将此形成决议报给中央。

但这当即就引发了贝湖这次人事变化的混乱,原本张新文是作为常务副省长的人选提出来的,而张新文既然落选省委常委,就必定不能再担任常务副省长了,但贝湖省的常务副省长总不能空着啊,所以也只有提请周若山为常务副省长人选报中央批准。

好在这一次是一个常务副省长,一个常委副省长,常委副省长属于新设,还可以暂时缓一缓。

而苏明则继续担任原安市委书记,等待调查结束之后,再进行安排

这样的消息虽然下达了封口令,对其进行封锁,但是却有根本封锁不了,相反这样的事情越是封锁,越是会传得快传得广,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更是成为公开的秘密,以各种版本在私下里疯传。

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很意外,可实际了解具体情况的人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张新文太过于高调和张扬,首先在省政府这边和省府组阁部门都对其很反感,对下面地市又总喜欢指手画脚,该管不该管的都爱插上一腿,动不动就祭出周书明的大旗让这些人干部敢怒不敢言,让下面很多地市的领导也很生厌,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而张新文由于紧跟周书明,周书明身边的人也不便在周书明面前多说张新文什么,或者是周书明认为他完全能够掌握局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

外界对真相是很难了解到的,刚刚他被省内的官员在媒体上说道一番,这下又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外界看来,贝湖是怎一个乱字了得,甚至有书记和代省长之间是否依然又燃起战火的猜测。

以至于其他各地和陆政东相熟的人都不由打电话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外公身边的秘书都打电话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显然也是听到了说明传言。

陆政东很清楚,他们所关心的不是一个已经定下来的常委落选的事情,那样的事情主要是由周书明负责,和他关系不大,他们关心的是之前陆政东被省内的干部在媒体上批评,这接着就是周书明心仪的人选意外落选,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落脚点还是他和周书明的关系,是担心他吃亏。

陆政东也不禁微微一喟叹,看来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当二把手的时候,和一把手的关系总是很微妙,他在当二把手的时候其实是一直想和一把手处理好关系的,奈何他有这样的出发点,人家未必有,还有就是一些观念上的冲突也难免出现分歧,在绵西的时候如此,在安新的时候更是如此。

其实恐怕周书明也和他一样有这方面的压力,周书明和杨凌峰之间的不和是人尽皆知,而杨凌峰是在仕途上浸淫多年的人物,在老书记面前还游刃有余,而在周书明面前却是一败涂地,他这样年轻,如果和周书明彻底闹翻,会是什么结果特别是他的省长之前的代字还没去掉。这样一种局面他们自然很担心。

而真相是媒体上评论他的官员,不存在其他因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