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领导地专职秘书很大意义上起一个私人亲信地作用,办公厅主任则是为领导公事服务地大管家,在地市以及以下,办公室主任或者办公厅主任对领导而言重要性并不是太明显,而到了省以及以上,办公厅主任也好,秘书长也罢,对于领导而言,重要性就会打得多,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可能绕过这一层。
当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办公厅主任或者秘书长就一定会是领导信任的人,领导也会用信任的副职来过渡,可是陆政东也并没有这么做。
而争取他后面的人支持,这似乎也难以成立,云家现在在京城地位稳固,陆政东在贝湖也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这个必要,就算是要交好他身后的人,陆政东也完全可以采取礼送他出省政府,安排他所信任的人在这个位置上,陆政东在安新也是工作多年,肯定不缺这样的人,可陆政东依然没有这么做。
不但如此,陆政东一直都对安新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着,似乎一直在刻意的回避安新,这也让何远东有些好奇,陆政东这次回到安新会是一个什么样
在安新,陆政东在安新市市委书记罗浮黎、市长唐中凯等干部陪同下视察了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畅通的交通,一切都昭示着这种城市充满着方兴未艾的朝气。
陆政东考察了安新高新技术产业区刚刚入驻的一家互联网国际巨头,以及高新区新一期规划引进的一些高科技项目等等等等。
最后陆政东来到了安新东郊的那片棚户区,昔日脏乱无比的棚户区完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小区,小区内绿树掩映,花坛姹紫嫣红,环境极美。
陆政东兴致勃勃的敲开了一家人的房门,当开门的一小男孩见到外面又是摄像机又是闪光灯的阵仗,明显吓了一跳。
唐中凯市长忙着介绍,“这是陆省长,来看看咱们棚户区改造的情况。”
陆政东微笑道:“没打扰你吧”
小男孩有些手足无措,愣了一下慌忙的回身叫着家里的大人,一个老者将门拉开,听得介绍,忙道:“快请进。”
陆政东和邱成山、罗浮黎、唐中凯以及何远东就进了房中。
房内的老者显然也没见过这般阵仗,特别是看到摄像机和相机,明显有些发晕,只是慌忙的找着东西,打算招待招待这批来头很大的不速之客。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房间并不大,大概五六十平方的面积,不过布局很好,有独立地卫生间和厨房,就算是一家三四口人,将就一点,也能住得下。
“你是陆书记”
老者有些期期艾艾的问道,显然这个时候草看清进来的人的面貌。
一边的唐中凯笑着道:
“嗯,是我们以前的老书记,年轻的老书记,现在是我们省里的省长。”
老者一听不由有点激动:
“我就说很是面熟,我们还住在棚户区的时候,我就见过。”
陆政东也有些感慨,这估计是国内第一个改造的棚户区
第49章 重回安新二
陆政东打量着房间微微点头,又笑着问老人:“老大爷,你家几口人,这样住着不拥挤吧”
老人直搓手:
“不拥挤,不拥挤,我家老伴加上儿子小两口,还有孙子,住得好好的。”
老人说着似乎很是有些感慨: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能住这么好的地方,就跟做梦一样。”
老人自从认出了陆政东,就像见到了老熟人一般,话也越说越顺溜,倒是挺健谈的。
陆政东当初对棚户区改造实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标准普遍达到了户均45平方米以上,保证了实施改造后群众居住水平都能明显提高。棚户区改造还要求加强改造建设和安置住房分配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棚户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分配结果群众满意,见到这样的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他的心情也不错,也微笑着点点头:“你们家孩子呢,在工作吗”
老人笑呵呵的点着头:
“在工作,都在工作,儿子在公司当保安,儿媳在超市上班,有了工作,这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
陆政东点点头:
“嗯,那就好,有工作就好,周围其他像您孩子一般的人找到工作的多不多”
“多,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的,现在工作比以前好找多了。”
陆政东笑着点点头,从棚户改造区出来,陆政东笑着对罗浮黎和唐中凯道:“安新棚户区的改造其实也是在安新财力还不充裕的条件下进行的,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但是现在看来,这是值得的,改造棚户区,不能单一的就看成就是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这应该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环境。
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够增加投资,而且能够带动消费,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也能拉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
当然,在现阶段,政府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还是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