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用时方恨少,这一点不管是发展得好的还是发展得差的地方,这都是一样的。财政充裕那也就想做更大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所以都是觉得钱不够用。所以在财政资金之外,都会广泛的寻求融资渠道,当然金融发达地区在这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但我们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也可以融资嘛。
借助投资公司融资也可以在一些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上投资,扶持这些战略产业的尽快形成规模和产业链,这样可以加快我省主导优势产业的培育。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永远是朝着利润最大化的地区和行业奔跑,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有明晰的产业规划,只要把这些东西表达清楚,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有利可图,有实实在在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愁他们不来。”
“你的意思是借鸡下蛋”
陆政东呵呵笑着点点头:
“对,我很赞同周书记的观点,对于贝湖而言,仅仅是依靠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借鸡下蛋,借船出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管是什么方式,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归根结底,最终推动发展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
引进项目引进企业实际上最终也是落脚在这上面,只不过这样的融资或者叫引进资金是按照我们的规划和大方向来进行,这样一是避免了重复投资,二来环境风险和损及很多老百姓利益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变得可控很多。”
周书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都说陆政东这人思路宽广,思维灵活,对经济方面研究得很透,从这些方面可以略见一斑,这未必是陆政东一人能构想得出来的思路,但是想必大原则还是陆政东自己思考的。
而且陆政东由于之前在经济上的建树也让其成为了一个吸引资金的金字招牌。
周书明不由在心里自嘲的笑了一下,他感觉陆政东今天会和他谈一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但是陆政东的计划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许陆政东是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谈得还是相当的坦诚,即便不是真正的推心置腹,起码也算是极有诚意。
而且陆政东确实很会说话,总是围绕着他的一些大方向来谈,即便是一些想法他有不同看法,两人之间在一些问题上有碰撞,有争论,但陆政东也总能用一种很不经意的方法消除他的对立情绪,最大限度的达到求大同,应该来讲,陆政东说动了他
第79章 一小步与一大步
陆政东回到住处坐在沙发上就不想起身,想必周书明比他更为疲惫,这种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半天的时间看似闲庭信步,实际则是波涛汹涌,实际是两人意志和精神的无声对抗。
对于陆政东而言,他的优势是任期才刚刚开始不久,时间还很充裕,不利的是省长这个二把手的位置决定了他天然的弱势,而周书明则是任期已经不短了,对于贝湖的事情紧迫感更强一些,但其一把手的地位让他在面对他这个二把手的时候就游刃有余得多。
两人都是各自尽可能的扬长避短,争取把自己的意图最大化,有时候陆政东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游走在各种营养品推荐会上的主持,极尽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游说,有时候又像一个锱铢必计的商人一分一毫的从对方那里抠取着。
这听起来和堂堂的省长身份极不相符,可事实就是如此,陆政东也不禁有些揶揄的想着,有时候为了达成一个为了贝湖长远发展不至于走弯路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一大目标,过程和手段未必一定都是很光鲜夺目,也是值得的。
周书明其实也比他好不到那里去,在很多事情上也是同样斤斤计较,这位看似稳成保守的一把手其实也有着小商人的狡狯。
好在结果还是不错,周书明也好,他自己也好,都放得很开,虽然周书明有不少让他不是太赞同的地方,但也还是要承认对方对政治大方向的敏感性和把握感还是相当到位的,一旦想通了某些事情,也是很干脆的。
当然在很多事情上,周书明肯定也不会给出一个很明确的说法,就比如人事上,周书明也是很含蓄委婉的提了他自己的一些构想,当然陆政东为了贝湖的发展这个两人最大的共同点,他认为应该有哪些人选更合适一些,当然这脱不开一些取舍。
陆政东也非常清楚,周书明除了本系统的干部外,还需要安抚马新忠、洪志路这样的副书记和洪志路、邱忠浩这样有分量的常委,进而维持其对贝湖的控制权。
陆政东原先是想让马新忠和洪志路邱忠浩能够偏向自己,但这样的想法和现实有很大差距。
马新忠是个很现实和很功利的人物,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可能融入那一个体系,只能说游走在各方之间见缝插针,之前杨凌峰在周书明面前毫无还手之力马新忠没有机会和市场,现在环境变了,眼下的格局有点像当前的世界格局,虽然依然是一超独大,但是经过种种事情实力有了明显下降,其他各国纷纷势起,想要大权独揽,当世界警察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也给其他国家更多的施展舞台和空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很明显,周书明就如当下的超级大国,其他副书记和常委就是势起的各国,都是各显神通谋求在变化的格局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除了马新忠,邱忠浩最近也很活跃,也和他走得比较近,但这种走得近也是有分寸的,公安系统的出事和姚志铭的调离给了邱忠浩机会,让邱忠浩终于得以咸鱼翻身,邱忠浩稳住了阵脚,周书明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在这样的情况下,邱忠浩自然也不会想去冒犯周书明。
至于一向超然的洪志路,也是人而不是神,同样也超脱不了体制这个大框框,就算再铁面无私,如果不能再人事以及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保持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没有人会真正跟着干,那工作同样是难以开展,加上洪志路一贯的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其完全倒向自己这同样不现实
所以彼此之间只是利用种种盘根错节的矛盾或者缝隙,或结盟或施压等等手段来达到想要的结果,只能是一种基于某种情况的临时的松散的结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很大程度上还是离不开周书明的首肯,这让周书明还是保持着一定的主动权。
这也是促使陆政东和周书明能够坐下来严肃认真的谈一谈的重要原因。
陆政东在这些问题上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很清醒的头脑,并不指望一次就实现在全省重大人事上有非常大的发言权,可周书明作为在贝湖深耕了几年的省委书记,虽然最近有所削弱,但依然是牢牢把握住人事上的主动权的,所以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操之过急只能让已经获得的成果付诸东流,只能把事情搞糟。
眼下所获得的实际已经超出考陆政东的预